六韬虎韬必出例证

渡过江河作战,必须加强工程保障,有充足的渡河和水上运输器材。除此外,更重要的是保持高昂的士气,有破釜沉舟、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就是以此取得胜利的。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统治者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进行垂死挣扎,调动军队,向起义军进行疯狂反扑。其中最为凶悍的一支,就是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他在镇压陈胜、吴广等起义军后,旋即扑向项梁等人率领的楚地起义军主力。在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大败楚军,杀死项梁。然后移师北上,攻打赵国。赵王歇数战不利,被迫放弃都城邯郸,退守钜鹿(今河北平乡县西南)。章邯率军乘胜逼进,命令部将王离率 20 万人将钜鹿团团围困,自己亲率 20 万人屯驻于钜鹿南数里的棘原,并在那里构筑甬道(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钜鹿城外,以供应王离军的粮秣,企图长期围困钜鹿,困死赵军,彻底平定赵地。钜鹿城内食尽兵少,形势危在旦夕。赵王派人向楚、魏、燕、齐求援。魏、燕、齐虽派出军队,但因害怕与秦军交锋,就在钜鹿城外筑垒壁自守,观望不前。

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约七万人救赵。宋义畏敌如虎,当进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时,屯驻四十六天,不愿前进。项羽杀死宋义,率军进抵漳水南岸。即派英布等率二万人为前锋,渡过漳水(一说黄河),切断秦军运粮的甬道,割断王离与章邯之间的联系。接着,项羽亲率楚军主力渡河跟进。同时为表示一往无前。义无反顾、与秦军决一死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项羽下令士兵渡河后“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这样,楚军战士斗志激昂,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拚死一战,项羽率领全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楚军将士奋勇死战,以一当十,“呼声动地”,先将王离部秦军击溃,接着又九战九捷,大败章邯军,钜鹿之围遂解。项羽率军乘胜追击、走投无路的章邯,在殷虚(今河南安阳西)向项羽投降。

钜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中最激烈而又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这次战役中,项羽破釜沉舟,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消灭了秦王朝赖以生存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为最后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条件。

必出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敌人四合而围我,断我归道,绝我粮食,敌人既众,粮食甚多,险阻又固,我欲必出,为之奈何?”

太公曰:“必出之道,器械为宝,勇斗为首。审知敌人空虚之地,无人之处,可以必出。将士人持玄旗,操器械,设衔枚,夜出,勇力、飞足、冒将之士居前平垒,为军开道;材士强弩,为伏兵居后;弱卒车骑居中。陈毕徐行,慎无惊骇。以武冲扶胥前后拒守,武翼大橹以蔽左右。敌人若惊,勇力冒将之士疾击而前,弱卒车骑以属其后,材士强弩隐伏而处。审候敌人追我,伏兵疾击其后,多其火鼓,若从地出,若从天下,三军勇斗,莫我能御。”

武王曰:“前有大水、广堑、深坑、我欲逾渡,无舟楫之备,敌人屯垒,限我军前,塞我归道,斥堠常戒,险塞尽中,车骑要我前,勇士击我后,为之奈何?”

太公曰:“大水、广堑、深坑,敌人所不守,或能守之,其卒必寡。若此者,以飞江,转关与天潢以济吾军。勇力材士从我所指,冲敌绝陈皆致其死先燔吾辎重,烧我粮食,明告吏士,勇斗则生,不勇则死。已出,令我踵军设云火远候,必依草木、丘墓、险阻,敌人车骑,必不改远追长驱。因以火为记,先出者令至火而止,为四武冲阵。如此,则吾三军皆精锐勇斗,莫我能止。”武王曰:“善哉!”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4386.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六韬虎韬必出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统率军队深入敌国境内,敌人从四面合围我军,切断我军的退路,断绝我军的粮道。而敌军数量众多,又粮食充足。并占领了险阻地形,守御坚固。我想突围而出,应该怎么办?”太公答

    六韬2022-01-23 16:33
  • 六韬文韬举贤例证

    东汉王朝在黄中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土崩瓦解,随之而来的是群雄割据,混战不己。在这种混乱局面中,曹操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先后扫平了袁绍等大小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并为进一步统一奠定

    六韬2022-01-23 20:37
  • 六韬武韬文伐例证

    “文伐”属于政治、外交斗争的范畴,它的目的在于分化、瓦解和削弱敌人,为最终用军事手段消灭敌人创造条件,奠定基础。越国灭亡吴国,就是综合运用“文伐”各种手段并最终消灭对手的最好例证。

    六韬2022-01-23 20:37
  • 六韬犬韬分兵例证

    在战争中,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遵守时间,赢得时间,就会赢得胜利。延误时间,就可能贻误战机,导致失利。因此,只有严格时间观念,才能完成战斗任务。秦朝末年彭越起义之前先立法,就

    六韬2022-01-23 20:36
  • 六韬武韬发启例证

    “全胜不斗”,同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样,本义是以实力为后盾。不通过直接交战而使敌人屈尿。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的部将武臣传檄而定千里,就是古代战争史上“全胜不斗”的典型事

    六韬2022-01-23 20:35
  • 六韬文韬国务例证

    唐朝贞观年间,“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安静。这一和平繁荣的大治景象的出现,同唐太宗李世民的爱民政策密切相关。唐朝是在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隋末农民起义推翻隋王朝的事实

    六韬2022-01-23 20:35
  • 六韬龙韬奇兵例证

    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出奇制胜,这是指挥作战所应把握的一项基本原则,即所谓“不知战攻之策,不可以语敌;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不通治乱,不可以语变”。泓水之战中宋襄公的惨败就是由于违背

    六韬2022-01-23 20:35
  • 六韬文韬盈虚例证

    本篇的主旨是说明国家的治乱兴衰全在于国君的贤明与否,夏朝的灭亡和商朝的建立是这一论断的最好例证。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建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但到了末

    六韬2022-01-23 20:35
  • 六韬文韬大礼例证

    君主应“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是本第的一个重要观点。在古代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做得最为出色。唐太宗在即位之初,即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什么叫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

    六韬2022-01-23 20:35
  • 六韬犬韬战骑例证

    骑兵的主要特点是快速机动,有着强大而猛烈的突击力,尤其利于平原旷野和一般山地、丘陵机动作战。在进行迂回、奇袭、断其后路、袭扰敌人后方时,常常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效。但是骑兵作战不适

    六韬2022-01-23 20:35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