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解析

“向外觅菩提,总是痴顽汉。”

我们可千万不要把那种放弃自己因地不耕种,却去别人田里除草的人当作了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的人啊!

耕云先生的禅学讲话说:“自己从来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吃几碗饭,不知道自己能挑多重的担子,乃至于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天话,都不是自己所体验的,也不是自己能做得到的,却去要求别人。”(《安祥集》)

所以,那种“舍其田而芸人之田”的人其实是没有注意看看自己田里有没有草,而把眼睛盯在了别人的田地里。看到别人的田地里尽是草,而自己的田地里全是大豆高粱。所以才出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的情况。

实际上,是“瞒心昧己”的人,也就是孟老夫子所诊断出的病人。

没有病的人则是先种自己的田,求实务本,然后才推己及人,正己而后正人,“修其身而天下平”。

回到儒学的基本内容上,还是《大学》的进修阶梯和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

第三十二节原文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2305.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读解

    所谓的自身修养,并不是要去思考那些大道理,而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对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注意、不介意、不在意,“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那怎么能叫自身修养呢?所要求别人的很重,而

    孟子2022-01-23 20:28
  •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译文及注释

    孟子说:“言语浅近而意义深刻的,是善言;操守简要而影响广大的,是善道。君子所说的话,没有束缚而人生的道路就在其中;君子的操守,修养自身而能使天下太平。人的毛病是舍弃自己的田

    孟子2022-01-23 16:34
  • 将苑卷二厉士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将领必须善于激厉将士,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要充分调动起将士的积极性。将士用命,才能取胜,这是不言而喻的。文章不但提出了问题,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作者提了五条激励将士的办法,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北狄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正确地分析了北方游牧民的特性,并比较了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优劣,从而提出了守边之道:派良将戍边,训练精兵实行屯田策略,以逸待劳,待机破敌。诸葛亮没有亲自对付过北狄,但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西戎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指出西域少数民族“勇悍好利”,并从其生活环境等条件,分析形成这种性格特点的原因。文章又进一步指出,西域“地广形险”的地理特点,因而提出对策:“候之以外衅,伺之以内乱”才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南蛮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指出,南蛮有许多民族,不易教化,爱结朋党,但稍有不满又互相攻打。而且这些民族居住分散,聚分不定,为人贪心,却很勇敢。南蛮居住区春夏常流行传染病。针对这些情况,诸葛亮指出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情势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对敌战术。指出对不同的敌人要使用不同的战术,从而克敌致胜。文章把敌军将领分为六种类型,进而说明对付这些不同敌将的不同策略。文章对敌军将领的分析细致入微,因此提出的策略针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东夷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指明了东面少数民族的特征。突出了“悍急能斗”和“凭险自固”两个特征,从而提出了对策:当他们“上下和睦,百姓安乐”时,“未可图也”;待他们“上乱下离”时,可对他们分化瓦解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地势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善于利用地形地物。文章指出,不会利用地形地物的将领,无法取得胜利。文章还具体说明了在各种地形地物条件下,该用什么战术,甚至该用什么兵种、兵器,都讲得十分详尽。这篇文章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威令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从严治军问题。要求将领讲求法度,严肃军纪,让将士在军法面前“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一句话,威令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必须,而爱兵是得军心的必要,两者应该相辅相成

    将苑2022-01-23 20:42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