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象传下夬译文

《夬卦》的卦象是乾(天)下兑(泽)上,为湖水蒸发上天,即将化为雨倾注而下之表象,以此象征决断。君子从中得一启迪:应该自觉地向下层民众广施恩德,否则如果高高在上,不施恩德,就会遭到忌恨。初九爻地位最低下,本应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却轻率急躁地前往,孤军深入只能遭到失败。不仅完不成制裁小人的使命,还会给自身带来灾祸。“深夜小人来犯,用不着担忧”,这是因为九二爻处在下卦的中位,能够信守中庸之道,尽管遭到小人的骚扰,终究是有惊无险,可以化险为夷。“若是君子气度毅然决然地前去”,不露声色地与小人周旋,就能够避免打草惊蛇引起不测,又可斩断感情纠葛,避免优柔寡断,因而不会遇到灾祸。“前去制裁小人的行程必然步履维艰”,是因为所处位置失当,处处受到君王的掣肘,好像屁股蹭破了皮,走起路来十分艰难。“无奈听了这话的人并不相信”,说明处境艰难,别人建议他借重强有利的阳刚君子的帮助,他却听不进去,听觉正常而决断不明。“只要注意时时信守中庸之道,就不会遇到灾祸”,表明尽管处在尊贵地位,要解决小人为乱易如反掌,却也不能做得太过分,要恰到好处才能避免灾祸。这也说明坚守正道的举动并未大放光彩,仅仅起到免除祸殃的作用而已。“嚎啕大哭也没有用,最终必然有凶险临头”,表明上六以阴柔小人凌驾于阳刚君子特别是君王之上,是众矢之的。其倒行逆施的状况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最终难以逃脱被制裁的命运。

夬原文

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不胜而往,咎也。有戎勿恤,得中道也。君子夬夬,终无咎也。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中行无咎,中未光也。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1352.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杂传第三十八译文

    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阳人。父亲王丰,为乐营将。王峻年轻时靠擅长唱歌事奉梁节度使张筠<)唐庄宗攻克魏博后,张筠放弃相州,逃回京师。租庸使趟岩经过张筠家,张筠让王峻唱歌助酒,趟岩见

    2022-07-11 12:25
  • 周本纪第十一译文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郭威,邢州尧山人。父简,在晋当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被杀,子威年少成孤儿,依靠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士为军卒,威十八岁,以勇力应募。为人争强好胜,

    2022-07-11 12:13
  • 周家人传第八译文

    周太祖圣穆皇后柴氏,没有儿子,收养哥哥柴守礼的儿子作为养子,这就是周世宗。柴守礼字克让,因是皇后的亲族,拜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周世宗登位,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检

    2022-06-20 19:39
  • 唐臣传第十三译文

    周德威字镇速,朔州马邑人。为人勇猛而足智多谋,望见烟尘就能够判断敌军的人数。他的身材高大,笑起来也不改变脸色,人们见了他,都觉得严肃可畏。跟随晋王任骑将,逐渐升迁为铁林军使,跟随晋

    2022-06-18 05:29
  • 世宗纪三译文

    显德三年(956)春正月三日,李谷上奏,在上窑打败淮南贼军。四日,征发丁壮民夫十万人修筑京城外大城。六日,诏令于本月八日前往淮南。八日,御驾从京城出发。十三日,李谷上奏,从寿州领军

    2022-06-18 05:25
  • 太祖纪二译文

    广顺元年(951)春二月十四日,晋州王晏上奏报告,河东刘崇派伪招讨使刘钧、副招讨使白截海,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来进攻州城,在本月五日分兵五路一齐进攻,王晏率领晋州士兵抵拒他们,贼军

    2022-04-16 15:05
  • 杂传第三十译文

    朱宣是宋州下邑人。年轻时跟随他的父亲贩盐做盗贼,父亲犯法被处死,朱宣于是前往侍奉青州节度使王敬武任军校,王敬武让他隶属于他的将领曹全晟。中和二年,王敬武派曹全晟入关参与攻破黄巢。返

    2022-01-23 21:14
  • 唐臣传第十五译文

    朱弘昭,太原人。年轻时事奉唐明宗任客将,唐明宗即位后,任文思使。和安重诲有矛盾,因此常常出使在外。董璋任束川节度使时,于是任朱弘昭为副使。西川孟知祥杀死他的监军李严,朱弘昭很恐惧,

    2022-01-23 21:14
  • 周家人传第七译文

    周太祖有一个皇后三个皇妃。圣穆皇后柴氏,邢州尧山人,和周太祖是同乡,于是嫁给了他。周太祖未成名时,喜好饮酒赌博,行侠仗义,不拘小节,皇后常常劝阻他。周太袒相貌奇特伟岸,皇后心里知道

    2022-01-23 21:12
  • 唐臣传第十四译文

    符习,赵州昭庆人。年轻时跟随赵王王镕任军校,从晋去救赵,在柏乡攻破梁军,赵常常派符习率兵跟随晋。晋军驻扎德胜,张文礼杀死赵王王镕,上书唐庄宗,请求议符习回到趟。唐庄宗让符习回去,符

    2022-01-23 21:12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