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一合理相译文及注释

译文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为微尘,你的意思怎么样?那样多的微尘多不多呢?很多,世尊。为什么呢?如果只单纯见到微尘众多的表面现象,以为它是实有的,佛就不举说微尘众多这件事例。为什么呢?佛举说微尘众多,是要我们透过最小单位的物质——微尘,知道它是虚幻不实在,只是名叫做微尘,便可直观它的实相,微尘众便是如来。世尊,如来举说三千大千世界,是要我们透过最大单位的物质——三千大千世界,也是虚幻不实在,只是名叫做世界,而直观它的实相,三千大千世界便是如来。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以为世界是实有的,就是执著众缘和合的一种现象,如来说众缘和合的现象,就是虚幻的众缘和合的现象,只是名叫做众缘和合的现象。须菩提,众缘和合的现象,那就是本来没有也本来不可说的一种现象。但是凡夫只贪恋执著在现象上。

注释①一合相:世界是微尘的集合体,所以称世界为一合相。②贪著:执著于表面现象。

一合理相原文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13288.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金刚经一合理相评析

    “一合相”——世界是微尘之集合,但其本质是空。这一段还是用打比方的方法阐明世界之本质是空无的,一切名相都是“假名”,给它个名称,最后仍然要变成空无。这就是佛反复说的“说某某,即非某

    金刚经2022-01-23 20:31
  • 韩非子和氏译文及注释

    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进献给楚厉王。厉玉让玉匠鉴定。玉匠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到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武王

    韩非子2022-01-23 20:50
  • 幼学琼林卷四鸟兽译文及注释

    龙是鳞虫类之长,老虎是万兽之王。麒麟、凤凰、乌龟和龙合称为四灵。狗、猪和鸡是古人歃血为盟时所用之物,所以合称为三物。骅骝、都是古时名马的名称。太牢、大武都是牛的名称。羊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译文及注释

    如来佛就是释迦牟尼,本是佛教的始祖;谥号为“聃”的李耳就是老子,后来被尊为道教的始祖。“灵鹫山”和“祗园”都是佛祖说法的地方,属于佛国;“交梨”、“火枣”全都是道家服用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四讼狱译文及注释

    百姓如果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圣明的人认为人世间没有官司可打是最宝贵的。上面有慎用刑法的君主,用刑犹如细雨滋润万物,使罪犯被感化而向善;下面也没有被冤枉的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四制作译文及注释

    上古的时候,当时的人们在绳子上打各种绳结,以记载事件。到黄帝时史官仓颉才创造出文字,这时候才开始有了文字的记载。伏羲时有龙马背负太极图自黄河中浮出来,伏羲依据图上的阴阳点画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译文及注释

    福寿康宁是人人所期望的,死亡疾病也是人们所不可避免的。只有聪明的人才会调养自己,通情达理的人才会珍爱自己。询问别人的病情,说是“贵体违和”;自己有病自谦为“偶沾微恙”。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二身体译文及注释

    身体的各种器官都是由血肉组成的,从人的五官上就可以看出贵贱之别。相传尧的眉毛分为八种色彩,舜的眼中有两颗瞳仁。耳朵上有三个耳孔,这是大禹令人称奇之处;胳膊上有四个关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三珍宝译文及注释

    名山大川所蕴藏的精粹英华,每每泄露出来而成为奇珍至宝。天地之间的祥瑞灵气,总会凝聚成为奇珍。所以玉石可以庇护五谷,使无水旱之灾;珍珠可以防御火灾,这些都是珍宝。鱼目怎么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二老幼寿诞译文及注释

    不同凡响的人,其出生时必有特异之处;有最高品德的人,必定能享高寿。称人生日叫“初度之辰”;祝贺别人逢十的生日叫“生申令旦”。婴儿出生三日替他沐浴,请亲友宴庆,称为“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2017-2024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