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习坎卦译文及注释

译文习坎卦:抓到俘虏。用好话劝说他们,亨通。路途中遇到帮助。 初六:坎坑重坎坑,陷入重坑之中。凶险。 九二:坎坑有危险,为了小收获只得冒险。 六三:来到坎坑,坎坑又险又深。陷入重坑之中,非常不利。 六四:用陶樽陶簋装酒饭,关在坎窖中的俘虏从窗户拿进送出。结果没有危险。 九五:坎坑没有被填满,小山丘被挖平了。没有灾祸。 上六:用绳索把犯人捆住,关进四周有丛棘的监狱中,多年还不能使犯人屈服。凶险。

注释①本卦的标题是坎。习坎的意思是重坎,是说卦象为两个坎卦相叠加。标题省去习字是为了方便称呼。坎的意思是坑,陷阱。全卦内容主要讲从渔猎时代到农业时代的社会发展变化,用多见词“习坎”作标题。②尚:帮 助。③窞(dan):双重坎坑。④之:至,到达。⑤枕:用作 “沈”,意思是深。(6)樽:装酒的器皿。簋(gui):装饭的器皿。簋贰:两碗饭。(7)缶:陶制的器皿。约:取。牖(you):窗户。(8)祗:应为 “坁’,意思是小山丘。(9)系:捆绑。徽纆(mo):绳索。三股叫徽,两 股叫纆。(10)丛棘:这里指监狱。古代监狱外面围上荆棘,以防犯人逃跑, 所以用“丛棘”代指监狱。

习坎卦原文

(坎为水)坎上坎下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上六,系用徽纆,窴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1098.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周易习坎卦读解

    社会转型期的巨大动荡和变迁,必然会给个人的命运带来深刻影响。有人一夜之间暴发,由平民、奴隶变为拥有权势和财富的显贵;有人转瞬间由贵族沦为奴隶、阶下囚。江山财富的更迭转移,个人命运

    周易2022-01-23 16:31
  • 韩非子和氏译文及注释

    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进献给楚厉王。厉玉让玉匠鉴定。玉匠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到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武王

    韩非子2022-01-23 20:50
  • 幼学琼林卷四鸟兽译文及注释

    龙是鳞虫类之长,老虎是万兽之王。麒麟、凤凰、乌龟和龙合称为四灵。狗、猪和鸡是古人歃血为盟时所用之物,所以合称为三物。骅骝、都是古时名马的名称。太牢、大武都是牛的名称。羊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译文及注释

    如来佛就是释迦牟尼,本是佛教的始祖;谥号为“聃”的李耳就是老子,后来被尊为道教的始祖。“灵鹫山”和“祗园”都是佛祖说法的地方,属于佛国;“交梨”、“火枣”全都是道家服用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四讼狱译文及注释

    百姓如果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圣明的人认为人世间没有官司可打是最宝贵的。上面有慎用刑法的君主,用刑犹如细雨滋润万物,使罪犯被感化而向善;下面也没有被冤枉的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四制作译文及注释

    上古的时候,当时的人们在绳子上打各种绳结,以记载事件。到黄帝时史官仓颉才创造出文字,这时候才开始有了文字的记载。伏羲时有龙马背负太极图自黄河中浮出来,伏羲依据图上的阴阳点画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译文及注释

    福寿康宁是人人所期望的,死亡疾病也是人们所不可避免的。只有聪明的人才会调养自己,通情达理的人才会珍爱自己。询问别人的病情,说是“贵体违和”;自己有病自谦为“偶沾微恙”。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二身体译文及注释

    身体的各种器官都是由血肉组成的,从人的五官上就可以看出贵贱之别。相传尧的眉毛分为八种色彩,舜的眼中有两颗瞳仁。耳朵上有三个耳孔,这是大禹令人称奇之处;胳膊上有四个关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三珍宝译文及注释

    名山大川所蕴藏的精粹英华,每每泄露出来而成为奇珍至宝。天地之间的祥瑞灵气,总会凝聚成为奇珍。所以玉石可以庇护五谷,使无水旱之灾;珍珠可以防御火灾,这些都是珍宝。鱼目怎么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幼学琼林卷二老幼寿诞译文及注释

    不同凡响的人,其出生时必有特异之处;有最高品德的人,必定能享高寿。称人生日叫“初度之辰”;祝贺别人逢十的生日叫“生申令旦”。婴儿出生三日替他沐浴,请亲友宴庆,称为“

    幼学琼林2022-01-23 20:49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