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在中间的成语(共139个)
- 风檐寸晷- 成语解释:风檐:科举时代的考场;晷:日影;寸晷:寸阴,极短的时间。 
 指科举时代考场寒冷,时间紧迫,十分艰苦。- 成语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然七义五策皆似太多,风檐寸晷,力不能办,求其完璧,事事精好,安可得也?” 
- 断缣寸纸- 成语解释:残缺不全的书画。 - 成语出处:宋・邓椿《画继》卷一:“收藏古画,往往断缣寸纸,皆可珍惜。” 
- 三寸舌- 成语解释:形容能言善辩,娴于辞令。《史记.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九鼎大吕:国之重宝。
 这是说毛遂到了楚国,一番说辞,遂使赵国为天下所重。
- 一寸同心缕- 成语解释:指结线袋子。比喻夫妻和谐。 -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题结线袋子》: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 
- 进寸退尺- 成语解释:进一寸,退一尺。比喻得不偿失。 -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 尺壁寸阴- 成语解释: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 
 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 成语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 三寸之辖- 成语解释:辖:车轴头上穿的小铁棍,管住轮子使其不脱落。 
 指车辖。比喻事物的关键。- 成语出处:《淮南子・人间训》:车之所以能转千里者,以其要在三寸之辖。 
- 尺寸可取- 成语解释: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 肤寸之地- 成语解释: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 
 指面积狭小的土地。-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 尺寸之兵- 成语解释:尺寸:比喻短小。 
 指很短小的兵器。-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下》: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 遥岑寸碧- 成语解释:岑:小而高的山。 
 极目远望,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仅有一寸来大的苍翠小山。- 成语出处:唐・韩愈《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 
- 尺山寸水- 成语解释:每一小块山水。 - 成语出处:清・张问陶《青神舟中饮酒排闷》诗:“丹稜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 
- 方寸大乱- 成语解释:心绪很乱。方寸,心绪。 -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 诎寸信尺- 成语解释:诎:通“屈”,屈服、折服。 
 信:通“伸”。
 屈折一寸,伸长一尺。比喻舍弃小的毛病,伸张大的事理。亦作“诎寸伸尺”。
- 尺幅寸缣- 成语解释:指小幅书画。 - 成语出处:清・徐沁《明画录》卷三:“笔意苍劲,尺幅寸缣,便有林壑窅冥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