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136个)

  • 物盛

    wù shèng zé shuāi

    成语解释:事物繁盛到极点就会衰败。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

  • 稍纵

    shāo zòng zé shì

    成语解释:纵:放松;逝:失去。
    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成语出处:清・郎廷槐《师友诗传录》:“当其触物兴怀情来神会,机栝跃如,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 物至

    wù zhì zé fǎn

    成语解释:同“物极则反”。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

  • 大杖

    dà zhàng zé zǒu

    成语解释:杖:木棍;走:逃跑。
    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 日中

    rì zhōng zé yí

    成语解释:同“日中则昃”。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 物不平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成语解释:平:公平;鸣:发出声音。
    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自用

    zì yòng zé xiǎo

    成语解释:自用: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不虚心向人求教。
    主观武断,就办不成大事。

    成语出处:《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 偏信

    piān xìn zé àn

    成语解释:偏信:只听信一方面的话;暗:糊涂。
    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不能明辨是非。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月盈

    yuè yíng zé shí

    成语解释:指月满时才会发生月食。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成语出处:《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 耳闻

    ěr wén zé sòng

    成语解释: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成语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 好问

    hào wèn zé yù

    成语解释:好:喜欢;裕:富裕。
    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成语出处:《尚书・汤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 气缓

    xǐ zé qì huǎn

    成语解释:气缓:心气舒缓或和达。
    喜能使人精神兴奋,心情和达,气机通利。

    成语出处:《素问・举痛论》:“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 非愚

    fēi yú zé wū

    成语解释:诬:诬蔑。
    不是生性愚蠢的话,就是故意污蔑。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秋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呼?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 兵强

    bīng qiáng zé miè

    成语解释: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按今本《老子》作“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

  • 俊雅

    diǎn zé jùn yǎ

    成语解释:端庄高雅而标致。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十四回:“一切张罗款待,都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凤姐]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了,——那里还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