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在中间的成语(共161个)
侏儒观戏
成语解释:比喻自己没有主见,只是跟着别人说。
成语出处:宋・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谓‘众人决不误我’者,比比皆是也。”
隔岸观火
成语解释:站在对岸观看失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见而不救。也比喻没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不去过问。
成语出处:唐・乾康《投谒齐己》:“隔岸红尘忙似火,当斩青嶂冷如冰。”
叹为观止
成语解释: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掌上观纹
成语解释: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可不道状元郎怀中取物,觑富贵掌上观纹。”
以观后效
成语解释:后效:以后的效果。
指对犯法或犯错误的人给予从宽处理后;在一定时期内要观察他是否有改正的表现。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安帝纪》:“设张法禁,恳恻分别,而有司惰任,讫不奉行。秋节既立,鸷乌将用,且复重申,以观后效。”
坐山观虎斗
成语解释: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主观主义
成语解释:由脑子或感官感觉内部的条件而引起而不去根据客观情况加以分析的处事方法。
成语出处: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矮人观场
成语解释:场:戏场。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成语出处:清・王士禛《香祖笔记》第十卷:“予观宋景文近体,无一字无来历,而对仗精确,非读万卷者不能,迥非南渡以后所及。今人耳食,誉者毁者,皆矮人观场,未之或知也。”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成语解释:指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
成语出处:宋・马永卿《懒真子》第三卷:“夫为人画策,则工;若自为计,多拙。故曰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听其言而观其行
成语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眼观鼻,鼻观心
成语解释:古代静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骛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成语解释: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成语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成语解释:徒:空;羡:羡慕。
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成语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濠梁观鱼
成语解释:濠:水名;梁:桥梁。
在濠水的桥梁上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主观臆断
成语解释: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
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