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暖组词
  4. 【暖】开头能组哪些词

【暖】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玉鞍

    1.传说唐岐王李范有"暖玉鞍",冬日坐鞍上有温暖之气。

  • 2 .

    1.温暖。

  • 3 .

    1.指春天的云气。

  • 4 .

    1.旧俗称备礼贺人住进新盖的住宅。

  • 5 . 蒸蒸

    1.谓温热之气蒸腾。

  • 6 .

    1.见"暖座"。

  • 7 .

    1.亦作"暖坐"。 2.指坐垫。

  • 8 .

    1.形似头盔的防风保暖的帽子。

  • 9 .

    1.耳套。寒冷时戴在耳朵上以保暖。

  • 10 .

    ①备礼庆贺皇后住进新宫:太仪前日暖房来。也指备礼贺人新婚:备礼前来暖房。 ②贺人迁居或新居落成:今人有迁居或新筑室,朋侪醵金往贺曰暖房,盖自唐人已有之矣。 ③温室。可用于培植植物:暖房里的花朵|在暖房中培养蘑菇。

  • 11 . 房夜饭

    1.旧俗称结婚次夕夫妇同席饮食。

  • 12 .

    1.和暖的风。

  • 13 .

    处于冷暖气团之间,并向冷气团区域移动的分界面。暖锋移动时,暖空气会沿着锋面滑升于冷气团上面,使水汽凝结成云雨。暖锋临近的地区依次出现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等云系,并有较大范围的降雨或雪。

  • 14 .

    1.与大屋子隔开而又相通连的小房间,可设炉取暖。 2.泛指设炉取暖的小阁。 3.旧日官署大堂设案之阁。

  • 15 .

    1.即火锅。 2.暖水浴锅。

  • 16 .

    1.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

  • 17 . 殿

    1.旧时称臣下备礼贺帝王住进新殿。

  • 18 .

    1. 给人以温暖感觉的色调。

  • 19 .

    大范围地区冬季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明显偏高,这样的冬季称为暖冬。

  • 20 .

    1.谓设炉取暖的房子。

  • 21 . 烫烫

    1.形容温度很高。

  • 22 .

    1.旧时当人受杖责后,亲友备酒食安慰之,谓之"暖痛"。

  • 23 .

    1.温暖。

  • 24 .

    1.旧俗称备礼贺人迁入新居。

  • 25 .

    1.春暖时的雾气。

  • 26 .

    1.把座位坐热。指安居。

  • 27 .

    1.古代狱具。有保暖性的禁锢装置。用于冬天。

  • 28 .

    1.带有温暖气息的香味。

  • 29 .

    1.旧俗丧家于出殡前夕鼓乐宴客称"暖孝"。

  • 30 .

    1.冬季穿的保温性能好的鞋子。

  • 31 . 心话

    1.使人心里感到温暖的话。

  • 32 .

    1.为了御寒在棉袄袖口里面增加袖长的一截棉袖子。

  • 33 .

    1.温暖。

  • 34 . 煦煦

    1.形容温暖舒适。

  • 35 .

    1.冬季穿的靴子。

  • 36 .

    1.指春天的烟霭。

  • 37 .

    1.谓热情看待。与"冷眼"相对。

  • 38 .

    1.暖和艳丽。

  • 39 . 阳阳

    1.形容温暖宜人。

  • 40 . 洋洋

    1.形容温暖舒适。

  • 41 .

    1.指冬衣。 2.旧时婚礼中,男家送与新娘在结婚日穿着的衣服。

  • 42 . 衣饱食

    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 43 .

    1.温暖的意味;温暖的情味。

  • 44 .

    1.即暖轿。

  • 45 .

    1.谓冬日饮酒暖身驱寒。

  • 46 . 寒会

    1.指寒天宴集宾客之俗。

  • 47 .

    1.温暖。谓不冷也不太热。 2.使之暖和。 3.感到温暖。

  • 48 .

    1.指烈日。

  • 49 .

    1.暖气熏蒸。

  • 50 . 烘烘

    1.形容很暖和。 2.形容暖热。

  • 51 . 呼呼

    1.亦作"暖忽忽"。 2.形容暖和﹑温暖。

  • 52 . 忽忽

    1.见"暖呼呼"。

  • 53 .

    ①俗称“汤婆子”。汤壶,装进热水后用来取暖的用具。多用铜合金或陶瓷等制作。 ②又称“保温瓶”。热水瓶。

  • 54 . 花房

    1.养花草的温室。

  • 55 . 火盆

    1.古代除夕风俗,在庭院中架起松柏树枝,点火焚烧,谓之"暖火盆"。

  • 56 .

    1.谓雨止天气和暖。

  • 57 .

    1.谓以酒食与听讲者相慰劳。

  • 58 . 轿

    1.有帷幔遮蔽的轿子。

  • 59 .

    1.温暖洁净。

  • 60 .

    1.春暖时的景色。

  • 61 .

    1.北方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冬天可烧火取暖。

  • 62 .

    1.屋内地下为烧火取暖所修的坑道。

  • 63 .

    1.语本《礼记.王制》:"八十非人不暖。"后因以"暖老"谓给老人以温暖。

  • 64 .

    1.冬天御寒的门帘。

  • 65 .

    1.指丧家请戏班到家演戏,至出殡为止。

  • 66 .

    ①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两侧海水的洋流。通常自低纬流向高纬,水温沿途逐渐降低,对沿途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在地图上常用红色箭头表示。如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等。 ②比喻心里感受到的温暖和感激: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关怀,使他感到全身流过一股暖流。

  • 67 .

    1.冬日御寒取暖的火炉。近年亦有电暖炉。

  • 68 .

    1.古代以时令合乐律,温暖的节候称"暖律"。

  • 69 .

    1.冬天所戴的帽子。 2.清制,官吏冠服分暖帽﹑凉帽,按例于立冬前数日换戴暖帽。

  • 70 .

    1.青睐;看重。与"冷眼"相对。

  • 71 .

    1.旧俗,女儿嫁后三日,娘家馈送食物等问候,称为"暖女"。

  • 72 . 女会

    1.宋时始流行的婚姻风俗。婚后九日之内,女方娘家择日宴请亲家。

  • 73 .

    1.柔婉貌。

  • 74 .

    1.软皮。

  • 75 .

    1.即暖水瓶。

  • 76 .

    1.暖和之气。 2.利用锅炉烧出的蒸汽或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物内的散热器(俗称暖气片)中,散出热量,使室温增高,然后流回锅炉,重新加热,循环不已。管道中的蒸汽或热水叫做"暖气"。这种设备也称"暖气"。

  • 77 . 气管

    1.输送锅炉烧出的蒸汽或热水用以取暖的管道。

  • 78 . 气团

    空气温度高于地面或海面温度的气团。在移动中把热量不断传给地面或海面,使所经地区变暖而本身逐渐变冷。影响中国的暖气团主要来自热带海洋,水汽丰沛,若遇北方冷气团,则往往凝云致雨,造成大范围的天气变化。

  • 79 .

    1.温泉。

  • 80 .

    1.温暖。 2.炎热。

  • 81 . 溶溶

    1.见"暖融融"。

  • 82 . 融融

    1.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

  • 83 .

    光度和色度强的颜色。如红、橙、黄给人的感觉强,有扩张及迫近视线的现象,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故称。

  • 84 .

    1.笙中有簧,以火烘焙,称"暖笙"。亦指经过烘焙的笙。

  • 85 .

    1.向阳或有取暖设备的房间。 2.暖屋。

  • 86 . 寿

    1.旧俗于寿诞之前一日置酒食祝贺曰"暖寿"。

  • 87 .

    1.自得貌;自满貌。一说柔婉貌。

  • 88 . 水袋

    1.即热水袋。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种橡皮袋,装入热水后,可以取暖或用于热敷。

  • 89 . 水瓶

    1.保温瓶的一种。瓶口较小,通常用来保存热水。也叫热水瓶。参见"保温瓶"。

  • 90 .

    1.指春天新绿的柳条。

  • 91 . 丝丝

    1.形容温暖的感觉。

  • 92 .

    1.指女子酥软的肌肤。

  • 93 .

    1.指春天的云气。

  • 94 .

    1.暖意洋溢。

  • 95 .

    1.谓春水或草木碧绿而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96 .

    1.松软的尘土。

  • 97 .

    1.指温泉池。

  • 98 .

    1.犹暖风。

  • 99 .

    晴朗时青翠的山色:峰流暖翠|江上数峰浮暖翠。

  • 100 . 答世

    1.蒙古语。元代称帝王受佛戒的仪式。

  • 101 .

    1.孵卵。

  • 102 .

    1.佛教语。指善根渐趋成熟而尚未断绝烦恼的修行阶段。佛教认为,智慧火能焚尽烦恼薪。暖为火之前兆,因以为喻。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