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结尾能组哪些词
1 . 保有
拥有:~土地ㄧ作者~修订的权利。
2 . 包罗万有
犹包罗万象。
3 . 伯有
1.春秋时郑大夫良霄的字。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驷带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作祟,郑人互相惊扰,以为"伯有至矣!"见《左传.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后用以代称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
4 . 不有
1.无有,没有。
5 . 持有
1.掌管,保有。2.保有[新发行债券]以防价格上涨。
6 . 不识得有
1.古方言。无,没有。
7 . 常无有
1.谓虚无。
8 . 此中多有
心中有多种看法,却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
9 . 大有
1.《易》卦名。即干下离上。象征大﹐多。 2.丰收。
10 . 得未尝有
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同“得未曾有”。
11 . 得未曾有
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12 . 独有
1.独自具有;独自据有。 2.只有;特有。 3.指在精神上能特立独行。
13 . 抚有
1.据有﹐占有。
14 . 凡有
1.所有;一切。
15 . 公有
集体或全民所有:~制ㄧ~财产。
16 . 丰有
1.犹富有。丰足充实。
17 . 亘古未有
亘古:人人有责从古代到现在。从古到今都不曾有过。
18 . 固有
本来有的;不是外来的:~文化。
19 . 富有
①拥有大量的财产:~的商人。 ②充分地具有(多指积极方面):~生命力ㄧ~代表性。
20 . 赋有
具有(某种性格、气质等):劳动人民~忠厚质朴的性格。
21 . 故有
1.固有。 2.尚有。
22 . 割有
1.犹割据。
23 . 惯有
1.常有,习惯所具有。
24 . 共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法人对同一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如夫妻共有财产,共同接受他人的赠与等。
25 . 光有
1.广有。
26 . 国有
国家所有:~化丨~企业丨土地~丨铁路~。
27 . 含有
1.作为…的容器。如:含有这个部位的神经和动脉的瘘管。2.[不以明确的说明,但以逻辑推理、联想或必然结果]暗指或表示包含的意思。如:民主含有自由的意思。3.形成…的一部分∶构成…的组成部分。如:禁止使用…已故国王名字中含有的词。
28 . 罕有
很少有:古今~。
29 . 何所不有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30 . 何有
1.有什么。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8.哪里有,岂有。
31 . 何罪之有
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32 . 化为乌有
乌有:哪有,何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33 . 家藏户有
指家家都有。
34 . 将无作有
把没有的事情当作有。
35 . 将无做有
把没有的事情当作有。同“将无作有”。
36 . 居有
1.犹言据有,占有。
37 . 九有
1.九州。 2.佛教语。指众生轮回之三界九地。
38 . 空前未有
前所未有,以前从来没有的。
39 . 具有
有(多用于抽象事物):~信心ㄧ~伟大的意义。
40 . 据为己有
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41 . 据有
1.占据﹐占有。
42 . 绝无仅有
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43 . 絶无仅有
1.极其少有。
44 . 攫为己有
攫:夺取。有强行手段夺取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45 . 空有
1.佛教语。空﹐指法性;有﹐指幻相。谓相反相成的真俗两谛。 2.徒有;只有。
46 . 旷古未有
旷古:自古以来所没有的。自古以来从来不曾有过。形容极为罕见。
47 . 跨有
1.据有。
48 . 领有
1.谓拥有人口或占有土地。
49 . 妙有
1.道家指超乎"有"和"无"以上的原始存在。 2.佛教指非有之有。与非空之空的"真空"相对。
50 . 民有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口号之一。
51 . 略有
1.据有,拥有。 2.掠得。 3.犹稍有。
52 . 没空生有
1.犹无中生有,凭空胡诌。
53 . 没有
1.犹没收。
54 . 蔑须有
1.莫须有,没有。
55 . 蔑有
1.没有。
56 . 能有
1.反问语。古时多见于诗词。
57 . 莫须有
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58 . 宁可信其有
宁愿相信它有。
59 . 磬其所有
磬:尽,完。比喻把所有的东西全部拿出来。
60 . 区有
1.指天下。区,区宇;有,九有,九州。
61 . 强有
1.亦作"强有"。 2.强力据有。
62 . 前所未有
从来没有过的。
63 . 三有
1.佛教语。谓三界之生死。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三﹑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佛教认为三界之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谓之有。 2.指仁慈﹑节俭﹑不为天下先这三种美德。
64 . 千有
1.谓所有,一切。
65 . 前古未有
自古以来未曾有过。
66 . 饶有
1.富有。
67 . 煞有
1.谓的确有一套。
68 . 羣有
1.佛教语。犹众生或万物。
69 . 少有
1.稍有;略有。 2.罕见。
70 . 攘为己有
窃夺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71 . 私有
1.私人所有。
72 . 剩有
1.剩有;犹有。
73 . 识有
1.互相亲爱。识﹐通"职"。
74 . 庶有
1.犹庶类,万物。
75 . 说有
1.三国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王衍甚重之﹐唯裴頠以为非﹐着《崇有论》以讥之。见《晋书.裴頠传》﹑《王衍传》。后用为讨论万物本原之典。
76 . 所有
1.领有,占有。 2.指领有的东西。 3.尚有。 4.整个;全部。 5.有个。
77 . 所在多有
所在:处处,到处。指某类事情或现象到处都有,而且很多。
78 . 谈空说有
泛指闲谈、空谈。
79 . 特有
1.特别具有,独有。
80 . 亡有
1.没有。
81 . 通无共有
指互相接济;互通有无。同“通共有无”。
82 . 勿有
1.没有。
83 . 无所不有
什么都有(多指不好的事物)。
84 . 无中生有
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85 . 万有
1.犹万物。
86 . 无奇不有
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87 . 惟有
1.只有。
88 . 相惊伯有
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
89 . 未有
1.没有;不曾有。 2.谓尚未成形。
90 . 无有
1.没有。 2.指匮乏。 3.犹无比。 4.无与有。指贫与富。 5.指不见形相的东西。
91 . 乌有
没有:化为乌有|梦当好处成乌有。
92 . 无何有
1.谓无所有。
93 . 稀有
1.很少有的;极少见的。
94 . 五有
1.古谓士有势而尊贵,有家而富厚,有资而勇悍,有心而智惠,有貌而美好为五有。《韩诗外传》卷二:"孔子曰士有五:有埶尊贵者,有家富厚者,有资勇悍者,有心智惠者,有貌美好者。"
95 . 希有
1.少有。 2.古代传说中的大鸟。
96 . 享有
1.谓在社会上有所取得。如权利﹑自由﹑声望等。 2.享受。
97 . 现有
1. 现成的可以立即使用的。如:现有材料。
98 . 小有
1.稍有一些。 2.谓薄有资财。犹言小阜﹑小康。
99 . 形有
1.指有形之物。
100 . 幸有
1.本有;正有。
101 . 一无所有
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102 . 奄有
1.全部占有。多用于疆土。
103 . 拥有
1.领有;具有。
104 . 应有
1.所有,一切。 2.应当具有。
105 . 应有尽有
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
106 . 责有
1.追求实有的形态。
107 . 只有
1.唯有,仅有。 2.连词。表示必需的条件,现代汉语中下文多与"才"或"方"呼应。
108 . 占有
1.用强力或某种手段获得。 2.拥有,掌握。 3.处在(某种地位)。
109 . 诸有
1.所有﹐一切。
110 . 众有
1.万物。
111 . 支床有
1.《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尚生不死。能行气导引。"后用为典故,比喻身处困境,内心寂寞。
112 . 中有
1.即中阴。
113 . 主有
1.占有。
114 . 总有
1.虽然有;即使有。总,通"纵"。
115 . 专有
1.独占。
116 . 子虚乌有
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117 . 左宜右有
宜:适宜,适合。形容多才多艺,什么都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