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颜组词
  4. 【颜】开头能组哪些词

【颜】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唐颜真卿的书体。

  • 2 .

    1.指古代头巾覆额面部分。

  • 3 .

    1.唐书法家颜真卿的字体风格。其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笔法,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世称"颜体"。

  • 4 .

    1.指唐书法家颜真卿的法帖。

  • 5 .

    1.亦作"颜"。 2.醉后脸泛红晕。语出《楚辞.招魂》:"美人既醉﹐朱颜酡些。"王逸注:"朱:赤也;酡:着也。言美女饮啖醉饱﹐则面着赤色而鲜好也。酡﹐一作。"

  • 6 .

    1.古代传说中的孝子。

  • 7 .

    1.指(砚石)正面的尺寸。谓格局。

  • 8 .

    1.《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本指颜回所居的陋巷,后用以指简陋的居处。

  • 9 .

    1.南朝宋诗人颜延之与谢灵运的并称。

  • 10 .

    1.孔子学生颜回簟食瓢饮而不改其乐。后因以"颜乐"谓安贫乐道。

  • 11 .

    1.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李邕的并称。颜善正﹑草﹐沉着雄浑;邕自具风格,时称"书中仙手"。

  • 12 .

    不溶于水或油的白色或有色粉末状物质。分天然颜料和合成颜料两类。天然颜料多属矿物性。合成颜料又分有机和无机的两类,无机的如钛白粉、铬黄等,有机的如酞菁、甲苯胺红等。广泛用于油墨、涂料、橡胶、塑料、文教用品等的着色,有些也用于纺织纤维的着色和印花。

  • 13 .

    1.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并称。

  • 14 .

    1.古代善御者。

  • 15 .

    1.颜伦。

  • 16 .

    1.见"颜貌"。

  • 17 .

    1.亦作"颜皃"。 2.容仪,面貌。

  • 18 .

    1.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宋代书法家米芾的并称。

  • 19 .

    ①脸部;面容:她的颜面就像一片干了的海蜇一样。 ②情面;体面:他碍于颜面,只好答应了来人。

  • 20 . 面扫地

    比喻面子丧失干净。

  • 21 .

    1.孔子弟子颜回和闵损的并称。

  • 22 .

    1.见"颜坏"。

  • 23 .

    1.《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因以"颜瓢"为生活贫困的典故。

  • 24 .

    1.容颜和心魄。

  • 25 .

    1.古代帽子的一种。

  • 26 . 勤礼碑

    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唐代碑刻。公元779年镌立于长安(今陕西西安)。颜真卿正书。原碑四面刻字,宋元间铭文一侧被磨去。书法苍劲沉雄,气势磅礴,为颜书晚年代表作。

  • 27 .

    1.犹情面。

  • 28 .

    1.颜回﹑冉耕的并称。二人均为孔子弟子﹐皆以德行着称。

  • 29 .

    1.面容。

  • 30 .

    1.脸皮薄。谓羞愧。

  • 31 .

    ①即“色①”(1164页)。 ②脸上的表情;气色:颜色憔悴|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 ③容貌:暮去朝来颜色故。 ④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或行动:给他点颜色看看。 ⑤(-shai)颜料;染料:买一盒颜色来。

  • 32 . 神山

    1.山名。在今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山下有颜神庙,因北齐孝妇颜文妻居此而得名。

  • 33 .

    1.指颜回。

  • 34 . 氏家训

    北齐颜之推著。成书于公元589年。七卷二十篇。内容为宣传封建道德观念和刻苦读经、养生归心等为人处世哲学,阐述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家教的教育观点。

  • 35 .

    1.前行;前列。

  • 36 .

    1.容貌﹐容颜。

  • 37 .

    1.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徐浩的并称。

  • 38 . 延之

    南朝宋文学家。字延年,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初仕晋,入宋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与谢灵运齐名,世称“颜谢”,但实际成就不如谢。有《五君咏》等名篇。明人辑有《颜光禄集》。

  • 39 .

    1.虚饰貌。 2.高貌。

  • 40 .

    1.书法家唐颜真卿和五代杨凝式的并称。

  • 41 .

    1.犹面子。

  • 42 .

    清初思想家、教育家。号习斋,博野(今属河北)人。曾主讲漳南书院。在学术上倡导注重实学,强调习行,反对死读书的学风,抨击宋明儒学的空谈心性命理。著作有《四书正误》、《四存编》等。

  • 43 .

    1.孔子弟子颜回和原宪的并称。

  • 44 .

    1.颜色光泽。

  • 45 .

    1.孔子弟子颜回和曾参的并称。

  • 46 . 真卿

    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封鲁郡公,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李希烈叛乱,被害。世称“颜鲁公”。工文词,尤善书法。楷书雄浑,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亦工行书。有碑刻《多宝塔碑》、《颜勤礼碑》及书迹《祭侄文稿》等存世。有《颜鲁公集》。

  • 47 . 之推

    北齐文学家。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初仕梁,任散骑常侍,后被西魏俘获,逃入北齐,官至平原太守。北齐亡,又先后在北周、隋任官。能诗。有《颜氏家训》二十卷传世。

  • 48 .

    1.颜回和盗跖的并称。

  • 49 .

    1.指脸容,脸色。

  • 50 .

    1.指孔子弟子颜回。《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后汉书.黄宪传》﹕"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李贤注﹕"颜子﹐颜回也。"后常以"颜子"借指安贫乐道﹐有德寿夭之士。 2.对南朝宋周续之的美称。 3.指质量差的物品。

  • 51 . 子生活

    1.指蹩脚活儿。

  • 52 . 子巷

    1.即颜巷。指简陋居处。

  • 53 .

    1.指唐颜真卿的字体。

  • 54 .

    1.南朝宋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借指高才之士。

  • 55 .

    1.南朝宋颜延之的绰号。

  • 56 .

    1.面容和鬓发。

  • 57 .

    1.容貌。 2.指面子。

  • 58 . 歜抱璞

    1.战国齐人颜斶,隐居不仕。尝说齐宣王礼贤下士,宣王悦服,请致弟子之礼,许以富贵。斶辞去,愿得晩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见《战国策.齐策四》。颜歜即颜斶。后用以指隐逸生涯。

  • 59 . 丹鬓绿

    面红,头发黑。形容年少之貎。

  • 60 . 丹鬓緑

    1.见"颜丹鬓緑"。

  • 61 .

    1.题额。

  • 62 .

    1.借指年华。

  • 63 .

    1.指唐颜真卿的书写技法。

  • 64 .

    1.南朝宋颜延之和范泰的并称。皆官居显位。后因用"颜范"借指同朝重臣。

  • 65 .

    1.语本《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因以"颜风"指安贫乐道的风尚。

  • 66 .

    1.古代勇士名。

  • 67 . 杲卿

    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昕。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时,他应堂弟平原(今山东陵县)太守颜真卿之约,联合起兵切断安禄山后路,并设计擒杀叛军将领。次年常山为史思明所破,他被押送至洛阳安禄山处,惨遭杀害。

  • 68 . 公粥

    1.唐颜真卿《与李太保帖》:"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祗益忧煎。"后因以"颜公粥"指贫穷者的饭食。

  • 69 .

    1.唐颜杲卿,玄宗时为常山太守。天宝十四年起兵讨安禄山﹐次年为史思明所执﹐骂贼不屈﹐安禄山"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啖之﹐詈不絶﹐贼钩断其舌﹐曰'复能骂否?'杲卿含胡而絶﹐年六十五。"见《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后因以"颜钩"为忠烈不屈的典故。

  • 70 . 骨柳筋

    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 71 .

    1.汗颜﹐羞愧。

  • 72 .

    1.脸皮厚。谓不知羞耻。

  • 73 .

    1.谓容貌有光采。

  • 74 .

    1.鲁国高士颜阖听说鲁君要重金聘己为相,便凿坏而幽遁不仕。事见《淮南子.齐俗训》﹑《庄子.让王》和《吕氏春秋.贵生》。后因以"颜坏"为隐遁不仕的典故。

  • 75 .

    1.形容怒气消散。

  • 76 .

    1.脸厚如甲。谓不知羞耻。语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惭颜厚如甲》:"进士杨光远,性多矫饰,不识忌讳,游谒王公之门,干索权豪之族,未尝自足;稍有不从,便多诽谤,常遭有势挞辱,略无改悔。时人多鄙之,皆云杨光远惭颜厚如十重铁甲也。"

  • 77 .

    1.额角。

  • 78 . 筋柳骨

    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 79 . 精柳骨

    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同“颜筋柳骨”。

  • 80 .

    1.指分离,不见面。

  • 81 .

    1.《文选.张衡<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李善注引《汉武故事》:"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上问曰:'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后因以"颜郎"指际遇难逢而年已老的人。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