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江组词
  4. 【江】结尾能组哪些词

【江】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北

    珠江北支。源于江西南部。干流自韶关南下穿越广东中部,至三水以西进入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与西江水系河道交错。干流于蕉门入海。长约468千米。航运价值较大。

  • 2 . 蚌

    1.蟹的一种。蚌﹐通"蜂"。

  • 3 . 沧

    1.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

  • 4 . 碧

    1.水流澄碧的江。

  • 5 . 玻璃

    1.亦作"玻瓈江"。 2.江名。在四川省眉山县境。波流澄莹,故名。

  • 6 . 玻瓈

    1.见"玻璃江"。

  • 7 . 操

    1.明代官名。全称提督操江﹐以副佥都御史为之﹐领上下江防之事。清顺治元年沿置﹐兼巡抚安﹑徽﹑宁﹑池﹑太﹑广﹐驻安庆。至康熙元年省操江所部十二营﹐改隶总督。始置安徽巡抚。因明代操江以副佥都御史为之﹐故亦有操江御史﹑操江都御史之称。 2.在江上操练兵卒。

  • 8 . 春申

    1.见"春申浦"。

  • 9 . 长

    中国和亚洲第一大河。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九省一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年入海水量约1万亿立方米,均居全国河流首位。其长度和水量在世界大河中名列第三。中国最重要的内河交通大动脉,和支流组成中国最大的水运网。流域内水能资源占全国40%,已建成葛洲坝水电站。江中有白鳍豚、中华鲟、扬子鳄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沿江经济发达。

  • 10 . 春

    1.春天的江。 2.富春江的简称。

  • 11 . 澄

    1.清澈的江水。 2.水名。在海南岛上。有二源:一出琼山县西石山,叫内澄江;一出琼山县虎村岭,叫外澄江。二水在澄迈县南汇合入海。江水清澈,故名。 3.江苏省江阴市的别称。古长江流到这里,江面骤宽,流缓沙沉,故有此称。

  • 12 . 二

    1.指四川境内之郫江﹑流江。 2.借指成都一带。 3.相当于北宋的江南东路与江南西路。 4.四川宜昌段长江中有葛洲坝和西坝两个洲,将长江分成三条水流,即大江﹑二江和三江。二江介于两洲之间。

  • 13 . 楚

    1.楚境内的江河。 2.见"楚江体"。

  • 14 . 川

    长江干流自四川宜宾经重庆市至湖北宜昌段的习称。长1033千米。其中奉节至宜昌间河流切穿巫山,多峡谷险滩,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故又称峡江。

  • 15 . 大同

    在朝鲜半岛北部。源于盖马高原西南侧,注入黄海。长431千米。流域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有重要的航运、灌溉价值。

  • 16 . 大

    1.长江。

  • 17 . 帝

    1.古代传说中识歌舞的神鸟。

  • 18 . 倒海翻

    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 19 . 东

    珠江东支。源于江西南部,流经广东东部,出虎门入海。长523千米。通过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从东莞引水供应深圳、香港。最大支流新丰江汇合处以下可终年通航。

  • 20 . 斗混

    1.古时纸牌戏之一种。

  • 21 . 飞

    1.古代的一种渡水工具。

  • 22 . 范长

    新闻工作者。原名希天,四川内江人。193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5年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名义到西北地区采访,公开报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西安事变后到延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后任《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华中新闻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新闻总署署长、《人民日报》社长。著有《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

  • 23 . 枫落吴

    1.《新唐书.文艺传上.崔信明》:"信明蹇亢,以门望自负,尝矜其文,谓过李百药,议者不许。扬州録事参军郑世翼者,亦骜倨,数恌轻忤物,遇信明江中,谓曰:'闻公有"枫落吴江冷",愿见其余。'信明欣然多出众篇,世翼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投诸水,引舟去。"后遂以"枫落吴江"借指诗文佳句。

  • 24 . 赣

    1. 江西省最大河流,注入鄱阳湖,长江中游重要支流,长758公里,流域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

  • 25 . 蜂

    1.蟹的一种。

  • 26 . 富春

    在浙江省中部。钱塘江桐庐至闻堰段的别称。以风景秀丽著称。

  • 27 . 沪

    1.上海的别称。黄节有《沪江重晤秋枚》诗。

  • 28 . 汉阳

    1.长江的别称。

  • 29 . 汉洋

    1.见"汉阳江"。

  • 30 . 过

    1.过长江。特指西晋和北宋王室东渡事。 2.指代东晋。

  • 31 . 寒

    1.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 32 . 汉

    ①即“汉水”。 ②在朝鲜半岛中部。源于太白山脉西坡,注入黄海的江华湾。长514千米。流域面积34万余平方千米。兼有航运、灌溉、水力发电等综合效益。

  • 33 . 邗

    1.亦作"?江"。 2.古水名。也称邗沟﹑邗溟沟。即江苏境内自扬州市西北至淮安市北入淮的运河。

  • 34 . 槐

    1.山名。见于《山海经》。

  • 35 . 韩

    广东第二大河。由源出福建武夷山的汀江和源出广东白山b135的梅江汇合而成,流经广东东部,注入南海。长约410千米。潮州以下形成三角洲,为潮汕平原组成部分,经济发达。广东东部重要内河航道。

  • 36 . 黑龙

    亚洲大河,国际河流。因江水中溶解大量腐殖质水色发黑而得名。北源石勒喀河出蒙古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额尔古纳河出中国大兴安岭西坡。两源汇合后称黑龙江,东流至俄罗斯境内注入太平洋的鄂霍次克海。长4370千米。流域面积184万平方千米(中国境内约占48%)。额尔古纳河和干流上、中游段(乌苏里江河口以上)为中国和俄罗斯的天然界河。江宽水深,几乎全部可通航。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鳇鱼、大马哈鱼。

  • 37 . 鹤

    1.水名。即今之吴淞江,也称苏州河。宋吴文英有《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词。

  • 38 . 横

    1.横陈江上;横越江上。 2.指横江浦。地在今安徽和县东南,与南岸采石矶隔江相对。

  • 39 . 剪

    1.谓船破浪行于江面。

  • 40 . 黄浦

    长江下游支流。流贯上海市境内。主源出自淀山湖。在市区接纳支流吴淞江(苏州河)后,到吴淞口注入长江。长1134千米。太湖流域主要排水通道。内河航线连接江苏、浙江两省,运输繁忙。

  • 41 . 回

    1.迂回的江流。

  • 42 . 嘉陵

    长江上游川江段四大支流之一。源于陕西境内秦岭南部,纵贯四川盆地中部,在重庆汇入长江。长1119千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在长江支流中占首位。下游有著名的小三峡。水能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内河航道。

  • 43 . 搅海翻

    搅:搅拌;翻:翻腾。江海翻腾。比喻声势或力量很大。

  • 44 . 金沙

    长江上游自青海玉树县巴塘河口至四川宜宾市区东侧岷江口的河段。流经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长2308千米。绝大部分河段为峡谷,云南西北部的虎跳峡世界著名。落差大,水能充沛。

  • 45 . 荆

    长江中游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段的别称。因流经古荆州地区得名。河道曲折,藕池口以下最为突出,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淤高,泄洪能力减弱,为长江防洪重点河段。有荆江分洪和人工截弯取直等治理工程。

  • 46 . 锦

    1.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

  • 47 . 京

    1.指长江流经今江苏镇江市北的一段。因镇江古名京口而得名。

  • 48 . 漓

    一称“漓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为桂江上游。长82千米。江水清澈,风景秀丽,尤以桂林至阳朔段风景最佳。两岸山峰奇秀,秀水萦回,山水相依。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49 . 开

    1.船只启碇开航。 2.江水解冻。

  • 50 . 空

    1.浩瀚寂静的江面。

  • 51 . 两

    清初江南省和江西省合称‘两江’,康熙后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三省地区仍沿称两江。

  • 52 . 澜沧

    中国西南地区大河。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北麓,从北向南经西藏、云南,出国境后称湄公河。注入南海。全长4688千米(中国境内段长2354千米)。中游处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下游两岸山势渐低,峡谷和平坝相间。流量丰,落差大,富水能资源。

  • 53 . 连

    1.满江。

  • 54 . 螺

    1.水名。也称螺女江。在福建省福州市西北。

  • 55 . 辽

    1.长的江流。 2.即辽河。

  • 56 . 罗刹

    1.钱塘江别名。因江中有罗刹石而得名。

  • 57 . 领

    1.在江河上引导船舶航行。 2.在江河上引导船舶航行的专职人员。

  • 58 . 柳营

    1.福建九龙江下游的别称。六朝时,防守闽地的军队在此据江阻险,插柳为营,故名。唐时曾驻重兵于此。元末陈友定渡此江,下漳州(今福建省漳州市)。

  • 59 . 緑珠

    1.江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双角山下。相传晋代美女绿珠出生于此,因以为名。

  • 60 . 漫

    1. 满江。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水调歌·游泳》。

  • 61 . 岷

    长江上游川江段四大支流之一。源于岷山,流经四川盆地西部,在宜宾入长江。长711千米。长江水量最丰富的支流。都江堰市(原灌县)以下进入成都平原,有著名的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可终年通航。

  • 62 . 鲈

    1.松江的别名。因盛产鲈鱼,故名。

  • 63 . 南

    1.古以南江﹑北江﹑中江为三江。南江即今吴淞江。

  • 64 . 陆海潘

    陆:晋朝陆机;潘:晋朝潘岳。陆机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长江。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 65 . 銮

    1.地名。即今江苏省仪征县。仪征本为南唐时的迎銮镇﹐故又称銮江。

  • 66 . 蛮

    1.指四川青衣江。因自塞外流入乐山境与岷江会合﹐故称。亦泛指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带的江水。

  • 67 . 闽

    福建省最大河流。由源于仙霞岭的建溪和源于武夷山的富屯溪、沙溪在南平附近汇合而成。流至福州以东注入东海。长577千米。流量充沛,含沙量较小。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干流上已建成水口水电站。为福建主要内河航道。

  • 68 . 南渡

    海南省最大河流。源出海南岛中部山区,在海口以东入琼州海峡。长311千米。流量丰富。上游建有松涛水库。

  • 69 . 汨罗

    1. 中国南部湖南省北部的一条河。东源出于江西省修水县境,西源出于湖南省平江县境,流经汩罗县,在湘阴县入洞庭湖。

  • 70 . 楠溪

    在浙江省永嘉县北部。为瓯江的最大支流,长145千米。两岸高山奇秀,多峡谷急流,断崖飞瀑。有三十六湾、七十二滩、大若岩、陶公洞、百丈瀑、十二峰、狮子岩等胜景及望兄亭、送弟阁、状元府等古建筑。景色佳丽,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71 . 嫩

    1. 松花江的最大支流。在黑龙江省,全长1300公里。

  • 72 . 瓯

    浙江省南部河流。源出浙、闽边境洞宫山西北,东流经温州市注入东海。长约376千米。水能资源丰富,在浙江省河流中居首位。河口段江面宽阔,可候潮进出海轮。

  • 73 . 泥马渡

    1.相传靖康之变,康王(高宗赵构)质于金,与金太子同射。康王三矢俱中,金人以为此必拣选宗室之长于武艺者冒名为之,留之无益,遣还。康王得脱,奔窜疲困,假寐于崔府君庙中,梦神人曰:"金人追及,速去之。已备马于门首。"康王惊觉,马已在侧,跃马南驰。既渡河而马不复动,下视之,则泥马也。见宋辛弃疾《南渡录》。高宗泥马渡江,宋元以来争传乐道,文人笔记颇多记载,而行迹﹑地方时有抵牾不同。

  • 74 . 泥菩萨过

    表示连自己也保不住,更谈不上帮助别人。

  • 75 . 怒

    中国西南地区大河。源于西藏唐古拉山南麓,经云南出国境。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全长3200千米(中国境内段长2013千米)。中游处于横断山区,峡谷深邃。流量和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 76 . 曲

    1.水名。指江苏省扬州市南长江的一段。 2.水名。即钱塘江。本名浙江,因潮水经浙山下曲折而东入海,故又名曲江。 3.水名。即曲江池。

  • 77 . 黔

    1.水名。贵州乌江流入四川境,亦称黔江。 2.水名。西江中游象州县石龙至桂平县城段的别称。在广西中部。

  • 78 . 钱唐

    1.见"钱塘江"。

  • 79 . 钱塘

    浙江省最大河流。古称浙江。源于安徽南部,在浙江澉浦附近入杭州湾。全长605千米。大部分河段可通航,并与京杭运河沟通。干流上建有新安江水电站,库区有“千岛湖”之称。河口有壮观的钱塘潮。

  • 80 . 清

    1.水色清澄的江。 2.古夷水。

  • 81 . 青

    1.指水色清澈的江河。 2.即清江。又名夷水。在四川省奉节县﹐水色清澄﹐蜀人因称"青江"。相传江中有盐水神女。

  • 82 . 秋月寒

    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 83 . 三

    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汉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韦昭注以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郭璞说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书·禹贡》陆德明释文引《吴地记》以松江﹑娄江﹑东江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颜师古注以北江﹑中江﹑南江为三江。 2.蜀有三江,即岷江﹑涪江﹑沱江。 3.指广东境内的西江﹑北江﹑东江。 4.指鸭绿江﹑松花江﹑黑龙江。

  • 84 . 霜

    1.犹秋江。

  • 85 . 松花

    黑龙江最大支流,中国东北北部大河。北源嫩江发源于内蒙古伊勒呼里山,南源(视为正源)出自白头山天池。长1956千米。流域面积557万平方千米。水量较丰。重要内河航线。上游有丰满和白山水电站。

  • 86 . 蜀

    1.蜀郡境内的江河。

  • 87 . 上

    1.多指长江的上流地区。 2.又因长江从安徽流入江苏﹐故旧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今浙江省的金华﹑衢州一带﹐居浙江上游﹐旧时也称上江。 3.水名。《史记.夏本纪》"三江既入,震泽致定"唐张守节正义:"三江者,在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江东南上七十里至白蚬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 4.水名。广东省称鬰水(西江)为上江,泷水为下江。参见"西江"。

  • 88 . 涉

    《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篇中记叙了作者渡过江、湘南下的放逐路程,并表达了至死不回的坚贞信念和决不与楚国黑暗势力妥协的决心。

  • 89 . 沈

    1.谓沉尸于江。 2.谓投江自尽。

  • 90 . 松

    1.吴淞江的古称。

  • 91 . 坍

    1.谓江水泛滥淹没田地。

  • 92 . 誓

    1.语本《晋书.祖逖传》﹕"﹝祖逖﹞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以"誓江"为矢志收复失地﹑安定国家的典故。

  • 93 . 图们

    中国和朝鲜界河(下游一小段为朝、俄界河)。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东麓,注入日本海。长520千米(中国境内490千米)。下游经疏浚后可通2000~3000吨海轮。

  • 94 . 宋

    小说《水浒传》中人物。绰号呼保义、及时雨。仗义疏财,广结英雄豪杰,在江湖颇有威望。后被逼上梁山,带领义军打了不少胜仗。晁盖牺牲后,被推为梁山泊寨主。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极力谋求朝廷招安,有浓厚的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

  • 95 . 踏芦渡

    1.《坚瓠广集.离地草》引唐冯贽《记事珠》:"兔床国有离地草,人以藉足,不步而行。达磨见梁武,去来自由,以有此草也。其叶如芦,故传踏芦渡江。"因用指佛法广大,本领非凡。

  • 96 . 天

    1.星名。 2.指天河。

  • 97 . 天堑长

    堑:壕沟。长江为天然的壕沟。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 98 . 桐

    1.富春江的上游。即钱塘江流经桐庐县境内一段。

  • 99 . 乌

    长江上游川江段四大支流之一。源出黔西山地,横穿贵州中北部,在四川涪陵入长江。长1037千米。谷深、流急、滩多,号称“天险”。富水能资源,建有乌江渡水电站。

  • 100 . 五马渡

    1.指西晋末司马氏五王南渡长江,于建邺(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事。

  • 101 . 五马浮

    1.见"五马渡江"。

  • 102 . 吴

    1.吴淞江的别称。 2.县名。属江苏省。

  • 103 . 外

    1.江名。长江至湖北枝江县东分为二支,流经百里洲以南的为外江,至江陵西南与内江合。参阅《嘉庆一统志》卷三四四。 2.江名。四川境内,沱湔称为外江,郫江称为内江。 3.旧称长江以南为外江,也称江外。 4.广东﹑福建等地人称长江左近及以北数省为外江,称其人为外江人。参见"外江话"。

  • 104 . 乌苏里

    黑龙江支流。上源乌拉河发源于俄罗斯。长890千米。自河口上溯至兴凯湖为中俄两国界河。中下游江宽水深,可通航。盛产大马哈鱼。

  • 105 . 文

    1.比喻文章的内容深广犹如大江。

  • 106 . 西

    珠江主干。上源南盘江出云南东部,在黔、桂边界与北盘江汇合后称红水河。在广西境内与柳江汇合后称黔江,与郁江汇合后称浔江。在梧州与桂江汇合后入广东,始称西江。干流经磨刀门入南海。长2210千米。内河航运发达。

  • 107 . 峡

    1.长江自四川奉节县瞿塘峡以下,至湖北宜昌,称为峡江。

  • 108 . 下

    1.长江下游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浙江等省。 2.江苏省的别称。因江苏省居于安徽省的下游,故称安徽省为上江,江苏省为下江。 3.娄江的别称。即今江苏浏河。

  • 109 . 湘

    长江中游支流,属洞庭湖水系。源于广西东北部海洋山西麓,经湖南南部和东部,向北注入洞庭湖。长856千米。流量丰富,在长江流域中仅次于岷江。湖南省最大河流,重要的内河航运干线。

  • 110 . 香

    1.香港的别称。

  • 111 . 烟

    1.烟雾弥漫的江面。

  • 112 . 鸭渌

    1.见"鸭绿江"。

  • 113 . 鸭绿

    1.中朝两国界河。源出吉林东南中朝边境的白头山,西南流到辽宁丹东以下入黄海。长795公里。支流有长津江﹑浑江等。流域面积有6.37万平方公里。流量和水力资源丰富,冰期长约四个月。色若鸭头绿,故称。

  • 114 . 鸭绿

    中国和朝鲜的界河。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南麓,注入黄海。长795千米。含沙量少。水量较充沛。富水能资源,建有水丰和云峰等水电站。下游可通航。

  • 115 . 雅鲁藏布

    西藏境内大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自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在南迦巴瓦峰东侧折向南流出国境。入印度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后在孟加拉国注入印度洋。全长2900千米,流域面积935万平方千米。河床海拔平均在3000米以上,为世界最高的大河。有世界最深的大峡谷。年径流总量次于长江和珠江。水能资源总量仅次于长江。

  • 116 . 沿

    1. 靠江地带;顺着江河。

  • 117 . 衣带一

    1.犹言一衣带水。

  • 118 . 扬子

    1.长江在今仪征﹑扬州一带,古称"扬子江",也写作"杨子江"。因扬子津而得名。近代外国人常通称长江为扬子江。参见"杨子津"。

  • 119 . 杨子

    1.本指今江苏省扬州市附近长江河段,后通称长江为杨子江。杨,通"扬"。

  • 120 . 洋子

    1.即扬子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