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迁组词
  4. 【迁】结尾能组哪些词

【迁】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安故重

    指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

  • 2 . 安土重

    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 3 . 不

    1.不移徙。 2.不改变。 3.谓官爵不升迁。

  • 4 . 搬

    迁移:~户ㄧ~新居。

  • 5 . 逋

    1.流亡迁徙。

  • 6 . 避

    1.谓逃避战乱而迁居。

  • 7 . 变

    变化;变易;经历几十年变迁,他对这块土地完全陌生了。

  • 8 . 波

    1.播迁;迁徙。

  • 9 . 播

    流离迁徙:王室丧师,私门播迁。

  • 10 . 不次之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 11 . 拆

    1.因建设需要,拆除单位或居民房屋,使迁往别处,或暂迁别处俟新屋建成后回迁。应拆迁的住户叫拆迁户。

  • 12 . 长

    1.长往。指长期向某一目标努力。

  • 13 . 超

    1.越级升迁。

  • 14 . 乘舆播

    乘舆:帝王坐的车。指帝王流亡在外。

  • 15 . 俶

    1.始迁。

  • 16 . 徂

    1.迁徙。 2.消逝;流逝。 3.谓死亡。

  • 17 . 代

    1.移易,更代。

  • 18 . 大

    1.指迁都。 2.日至于女纪之称。古人认为日出于旸谷﹐入于虞渊﹐中经昆吾﹐是谓正中;至于鸟次﹐是谓小迁;至于女纪﹐是谓大迁。见《淮南子.天文训》。今本《淮南子》作"小还"﹑"大还"﹐《初学纪》卷一引作"小迁""大迁"。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三》:"小还﹑大还﹐当为小迁﹑大迁﹐字之误也。迁之为言西也。日至昆吾谓之正中;至鸟次则小西矣﹐故谓之小迁;至女纪则大西矣﹐故谓之大迁。"

  • 19 . 迭

    1.犹迭毁。

  • 20 . 东

    1.向东迁移。特指周平王将京都由镐京东迁到洛邑。

  • 21 . 递

    1.更易变化。 2.顺次提升。 3.犹迭毁。

  • 22 . 东徙西

    指四处迁移,漂泊不定。

  • 23 . 动

    因原建筑物拆除或翻建而迁移到别处:~户|这次拓宽马路,要~五百多户居民。

  • 24 . 放

    1.放逐。

  • 25 . 腐

    1.汉司马迁曾受腐刑﹐后人因称其为腐迁。

  • 26 . 高

    1.语本《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高迁"比喻人交运发迹或升官。

  • 27 . 国

    1.国都迁徙。

  • 28 . 勾

    1.征调。

  • 29 . 见善必

    迁:去恶从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

  • 30 . 见善则

    看到好事就仿效去做。

  • 31 . 贺

    1.庆贺迁都或迁居。

  • 32 . 化

    1.造化运转。

  • 33 . 还

    回迁:旧房拆除后还要盖~房。

  • 34 . 回

    搬离后又搬回原住地:~新楼建好后,居民纷纷~。

  • 35 . 进

    1.进升官职。

  • 36 . 见异思

    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 37 . 劫

    1.劫持;胁迫迁徙。

  • 38 . 九

    1.多次升迁。 2.多次迁徙。形容惊扰不安。

  • 39 . 峻

    1.高升;升迁。

  • 40 . 君

    1.果木名。又称君迁子﹑黑枣﹑软枣﹑羊矢枣。树冠圆形,叶互生,椭圆,夏季开花,色淡黄或淡红。浆果长椭圆形,熟时蓝黑色。我国各地都有野生。可用作嫁接柿树的砧木。

  • 41 . 乐

    1.古代无田农民从一地迁往另一地之称。谓迁往安乐之地。

  • 42 . 李家庄的变

    长篇小说。赵树理作。1946年发表。农民张铁锁不堪忍受地主李如珍的压迫到太原当了工人。在共产党员的帮助下,他参加了“牺盟会”。七七事变后,张铁锁组织李家庄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同汉奸李如珍坚决斗争。作品情节紧张曲折,富于传奇性。

  • 43 . 离

    1.分离和变化。

  • 44 . 六十年的变

    长篇小说。李六如作。三卷。1957、1961、1982年出版。作品以季交恕生活经历为中心线索,描写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期间六十年的历史变迁,刻画了孙中山、黎元洪、廖仲恺、蒋介石、宋美龄、毛泽东、陈延年等历史人物形象,既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又有文学的精彩描述,展现了中国革命曲折复杂的历史进程。

  • 45 . 流

    1.犹波及。 2.迁移流动。

  • 46 . 躐

    1.越级提升。

  • 47 . 懋

    1.贸易。语出《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孔传:"勉劝天下,徙有之无,鱼盐徙山,林木徙川泽,交易其所居积。"

  • 48 . 陵谷变

    陵:大土山;谷:两山之间的夹道。丘陵变山谷,山谷变丘陵。比喻世事变迁,高下易位。

  • 49 . 流离播

    指流转迁徙。同“流离播越”。

  • 50 . 茂

    1.谓贩运买卖。语出《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

  • 51 . 屡

    1.多次变易。 2.多次迁徙。

  • 52 . 楙

    1.贩运,买卖。楙,通"贸"。

  • 53 . 贸

    ①贩卖:贸迁有无,各得其所。 ②变迁:年世贸迁。

  • 54 . 美

    1.如意的升迁,高升。

  • 55 . 孟母三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 56 . 内

    1.谓自外官调任京职。 2.迁入内地。 3.特指为调整工业布局,把沿海的一些工厂迁往内地。

  • 57 . 南

    1.迁都南方。 2.被贬谪﹑流放到南方。

  • 58 . 排

    1.排挤迁谪。

  • 59 . 七

    1.谓迁往七陵居住。

  • 60 . 情逐事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同“情随事迁”。

  • 61 . 秋

    1.即秋千。

  • 62 . 起

    1.迁移。

  • 63 . 乔

    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从深谷中迁到高树上。后以“乔迁”比喻地位升高,也用于贺人搬往新居: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今日你家乔迁之喜,理当祝贺。

  • 64 . 染化而

    因为感受到教化而发生变化。

  • 65 . 情随事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 66 . 稍

    1.蝉的别名。

  • 67 . 入

    1.谓由外任调升京官。

  • 68 . 时过境

    迁: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 69 . 三

    1.相传孟轲幼年时,邻里环境不好,孟母三次迁居,使轲得到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汉赵歧《孟子题辞》。后常以"三迁"为颂扬母教之词。 2.三次迁徙。 3.三次升迁。

  • 70 . 时移事

    随着时间的流逝,世事也在改变。

  • 71 . 时移势

    时候不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 72 . 上

    1.升官晋级。

  • 73 . 事往日

    指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

  • 74 . 社会变

    任何社会过程或社会形态的变更。包括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社会关系以及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等的变化。

  • 75 . 神

    1.谓死亡。

  • 76 . 升

    1.旧时称官职的提升与调动。 2.指地位﹑身分的提高。

  • 77 . 史

    1.汉司马迁的别称。司马迁为太史令﹑掌修史,故称。

  • 78 . 事过景

    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同“事过境迁”。

  • 79 . 事过境

    境:境况;迁:改变。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 80 . 事过情

    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 81 . 司马

    1. (公元前145/前135—?)中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游历各地,遍访民间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得读国家藏书。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唐都等人改定太初历。汉将李陵与匈奴作战失败,率军投降。司马迁因为之申辩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记传体通史。其书传记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均有深远影响。

  • 82 . 颓

    1.迁流。

  • 83 . 腾

    1.升迁;高升。

  • 84 . 覃

    1.普遍晋升。指帝王庆典﹐百官普遍晋升官阶。

  • 85 . 特

    1.破格晋升。

  • 86 . 祧

    1.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的神主迁入远祖之庙。

  • 87 . 乌

    1.太阳迁逝。

  • 88 . 推

    1.推移变迁。 2.推故迁延;推迟。

  • 89 . 外

    1.旧时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 90 . 斡

    1.变迁。

  • 91 . 下

    1.降职。

  • 92 . 稀

    1.甚少迁升。

  • 93 . 寤

    1.谓刚刚醒来就迁移。

  • 94 . 西

    1.犹西逝。死亡的婉词。

  • 95 . 徙

    1.迁移。

  • 96 . 小

    1.古人认为日出于旸谷﹐至昆吾而日光正中﹐至西南方鸟次之山﹐则日光偏西﹐称"小迁"。

  • 97 . 叙

    1.按照资历或劳绩升迁官职。

  • 98 . 延

    1.迁延。

  • 99 . 行随事

    指行动要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

  • 100 . 胁

    1.迫使迁徙。

  • 101 . 序

    1.按等级次第升迁。

  • 102 . 一日九

    九:形容多次;迁:升职。一日之内多次升迁。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 103 . 一夕三

    1.一夜之间,几次迁徙。谓居处不宁。

  • 104 . 一月九

    1.见"一日九迁"。

  • 105 . 一岁九

    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 106 . 一岁三

    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 107 . 优

    1.荣升,升任显美之职。

  • 108 . 易

    1.仙人所居宫名。

  • 109 . 右

    1.升职。

  • 110 . 莺

    1.亦作"莺迁"。 2.《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嘤为鸟鸣声。自唐以来﹐常以嘤鸣出谷之鸟为黄莺,故以"莺迁"指登第,或为升擢﹑迁居的颂词。

  • 111 . 远

    1.迁徙到远处。

  • 112 . 永

    1.犹永逝。指亡故。

  • 113 . 跃

    原子从一个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个能量状态的过程。原子从低能态到高能态必须吸收外界的辐射,叫做“受激跃迁”;原子从高能态到低能态的同时自发地辐射出光子,叫做“自发跃迁”。

  • 114 . 再

    1. 再提升。古代升降官职都称为“迁”。如: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 115 . 重

    1.谓不轻易迁居。

  • 116 . 谪

    1. 谪降而迁徒到边地。

  • 117 . 骤

    1.谓迅速晋升。

  • 118 . 逐

    1.放逐贬谪。

  • 119 . 转

    1.迁升官职。 2.变动。

  • 120 . 左

    贬官;降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