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汤组词
  4. 【汤】开头能组哪些词

【汤】开头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1.谓用热水浇雪。比喻疑惑顿解,或事情轻而易举。

  • 2 .

    1.用滚水烫后煺毛而不剥皮的羊。

  • 3 .

    1.用水煎服的中药。 2.用滋补药材煮成的饮料。

  • 4 .

    1.中药汤剂。

  • 5 . 里来,水里去

    指银钱随手来随手去,留不住。

  • 6 .

    1.犹汤网。

  • 7 .

    1.带汤的面条。

  • 8 .

    1.茶水。

  • 9 .

    1.沐浴。 2.特指为死者沐浴所用热水等物。 3.泛指其它烫洗用的热水。 4.指汤沐邑。

  • 10 . 沐邑

    1.周代供诸侯朝见天子时住宿并沐浴斋戒的封地。 2.指国君﹑皇后﹑公主等收取赋税的私邑。

  • 11 .

    1.《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颖达疏:"汤之盘铭者,汤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必于沐浴之者,戒之甚也。"后以"汤盘"为自警之典。 2.盛菜汤的盘子。

  • 12 .

    1.即调羹。餐具的一种。 2.炊具。用来舀汤打菜的勺子,有长柄。

  • 13 .

    1.《孟子.万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本谓商汤用礼物聘请伊尹出来做官。后以"汤聘"指官爵利禄。

  • 14 .

    1.一种煮茶水用的瓶。用铁﹑瓷或金﹑银制成。

  • 15 .

    1.盛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用的扁圆形壶,用铜锡或陶瓷等制成。

  • 16 . 婆子

    1. [方]∶见“汤壶”。

  • 17 .

    1.煮茶的釜器。

  • 18 . 去三面

    泛言普施仁德。

  • 19 .

    1.温泉。

  • 20 .

    1.汤药和丸散。常泛指药。

  • 21 . 烧火热

    指生病发高烧。

  • 22 .

    1. 盛汤用的勺子。

  • 23 .

    1.聚会饮茶之称。

  • 24 .

    1.称煮茶技艺高超的人。

  • 25 .

    1.热水;开水。 2.连汤带水的食物。 3.比喻财产。

  • 26 .

    1.商汤之子孙。 2.泛指子孙。

  • 27 .

    1.滚水与炭火。比喻极端痛苦的处境或非常危险的境地。

  • 28 .

    1.动荡。汤,通"荡"。

  • 29 . 荡荡

    1.水流广阔浩大貌。

  • 30 .

    1.犹言趟趟儿。每次。

  • 31 .

    1.中药的配方。 2.温泉的源头。

  • 32 . 头歌诀

    1.将中药常用配方编成的歌诀﹐便于习医者记诵和应用。通行的有清汪昂所编的《汤头歌诀》一书。

  • 33 .

    1.亦作"汤团"。 2.即元宵。糯米粉制成的球形食品,有馅,一般用水煮食。

  • 34 .

    1. 盛汤的碗。

  • 35 .

    1.《吕氏春秋.异用》:"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后因以"汤网"泛言刑政宽大。

  • 36 .

    1.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 37 . 显祖

    1. (1550—1616) 中国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号若士。临川(今属江西)人,所居曰玉茗堂。著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诗文《玉茗堂四梦》、《玉茗堂文集》、《玉茗堂尺牍》、《赋》、《红泉逸草》、《问棘邮草》,小说《续虞初新志》。

  • 38 .

    1.商汤制定的刑法。

  • 39 . 半体

    1.疾病名。即半肢风。

  • 40 . 包肚

    1.一种菜肴。即胃脯。把羊肚子放在沸水里煮熟取出拌上作料,晒干。

  • 41 . 爆肚

    1.见"汤包肚"。

  • 42 .

    1.亦作"汤?"。 2.水煮的面食。 3.指汤饼会。

  • 43 . 饼会

    1.旧俗寿辰及小孩出生第三天或满月﹑周岁时举行的庆贺宴会。因备有象征长寿的汤面,故名。

  • 44 . 饼局

    1.即汤饼会。

  • 45 . 饼筵

    1.即汤饼会。

  • 46 .

    1.指浸渍取汁后再晒干的人参。

  • 47 .

    1.指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形容城池防守严固。 2.温泉浴池;温泉。

  • 48 . 池铁城

    形容城池牢不可破。亦比喻言谈无懈可击。

  • 49 . 池之固

    汤:热水;池:护城河。形容坚不可摧。

  • 50 .

    1.餐具。舀汤的小勺。

  • 51 .

    1.见"汤沐邑"。

  • 52 .

    1.药引子。

  • 53 .

    1.大禹。即夏禹,夏代开国之君。

  • 54 .

    1.谓汤饼。

  • 55 .

    1.洗热水澡。

  • 56 .

    1.即汤圆。

  • 57 .

    1.即汤团。有的地方则专指无馅的,用水煮熟加糖吃的糯米粉小团子。

  • 58 .

    1.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热水熨帖患处以散寒止痛。

  • 59 .

    1.热水杯。

  • 60 .

    1.食物加水煮出的汁液。

  • 61 .

    1.汤药和稀饭。

  • 62 .

    1.经滚水烫洗并去毛的猪。

  • 63 .

    1.山茱萸的别名。

  • 64 .

    1.相传伊尹曾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悦汤。事见《史记.殷本纪》。后以"汤厨"指美味。

  • 65 . 祷桑林

    1.谓汤逢大旱,自以身为牺牲,祷于桑山之林以祈雨。表示商汤仁德爱民。语本《吕氏春秋.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 66 .

    1.茶点。

  • 67 . 殿

    1.温泉浴室。

  • 68 .

    1.《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后因以"汤鼎"称颂辅政的大臣。 2.商汤时所铸之鼎。 3.煮水烹食之器。

  • 69 .

    1.犹饮食。

  • 70 .

    1.中药汤剂处方。

  • 71 .

    1.热风。

  • 72 . 风冒雪

    汤:顶、当。顶着风,冒着雪。形容冬天旅途的艰辛。

  • 73 . 夫人

    1.即汤婆。

  • 74 .

    1.即旸谷。古代传说日出之处。

  • 75 .

    1.旧式灶上利用灶火支道烧火的罐儿。

  • 76 .

    1.屠宰牛﹑马等大牲畜的场所。

  • 77 .

    1.抵挡寒冷。

  • 78 .

    1.即汤婆。

  • 79 .

    1.滚水与烈火。 2.比喻极端危险的事物或处境。 3.比喻极端焦虑﹑急迫的心情。

  • 80 .

    1.煮着滚水的大锅。古代常作刑具,用来烹煮罪人。 2.比喻痛苦的处境。

  • 81 .

    1.中药的一种制剂。把药材加水煎成汁服用。

  • 82 .

    1.剩汤。

  • 83 .

    1.温泉。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