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组词
  3. 觉组词
  4. 【觉】结尾能组哪些词

【觉】结尾能组哪些词

更新:
  • 1 . 八

    1.佛教语。八种恶觉。觉犹言念。一﹑欲觉﹐二﹑瞋觉﹐三﹑恼觉﹐四﹑亲见里觉﹐五﹑国土觉﹐六﹑不死觉﹐七﹑族姓觉﹐八﹑轻侮觉。见《华严经》卷十三。

  • 2 . 本

    1.佛教语。佛教认为,众生心体,自性清净,原有性德,非修成而然,故称"本觉"。

  • 3 . 猜

    1.怀疑警觉。

  • 4 . 不知不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 5 . 察

    看出;发现: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我们的意思。

  • 6 . 不

    1.沉睡不醒。 2.不反悟;不觉悟。 3.没有发觉;没有感觉。 4.想不到;无意之间。 5.不禁;不由得。

  • 7 . 不自

    1.指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情感活动。

  • 8 . 触

    肤觉的一种。辨别外界刺激皮肤情况的感觉。按刺激的强度可分为接触觉和压觉,前者在皮肤受轻轻刺激时就可产生,后者在刺激强度加大使皮肤部分变形时才产生。另外还有以一定频率的振动刺激皮肤所产生的振动觉。

  • 9 . 嫡

    1.宗法制度中的嫡系。2.亲信的,正统的派系。

  • 10 . 大

    1.大梦觉醒。道家比喻了悟大道。 2.佛教语。谓正觉。 3.指佛。

  • 11 . 第六感

    1.指眼﹑耳﹑鼻﹑舌﹑身五官所属的视﹑听﹑嗅﹑味﹑触觉五种感觉以外的敏锐感觉。

  • 12 . 错

    对客观事物错误的知觉。最常见的是几何图形视错觉。如a线段与b线段长度相等,但a垂直于b并在b的中点处与b相交,则产生a比b长的错觉。另外还有在某种心理状态下,产生的错觉,如惊慌时的“草木皆兵”,精神病患者所有的错觉等。

  • 13 . 顿

    1.佛教语。犹顿悟。

  • 14 . 肤

    皮肤、黏膜等受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感觉,分为触觉、痛觉、温觉等。

  • 15 . 恶

    1.佛教语。谓不好的思想。

  • 16 . 独

    1.独自睡醒。 2.佛教语。又称缘觉。谓无佛之世,修行功成,自己觉悟缘起之理者。 3.指道教所称自悟玄理。

  • 17 . 发

    开始知道(隐藏的或以前没注意到的事):火扑灭了以后,他才~自己受了伤。

  • 18 . 感

    ①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如苹果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通过视觉可以感到它的颜色,通过味觉可以感到它的味道。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 ②觉得①:一场秋雨过后就~有点冷了。 ③觉得 ②:他~工作还顺利。

  • 19 . 乖

    机警;聪敏:~伶俐丨小松鼠~得很,听到了一点儿响志就溜跑了。

  • 20 . 后

    1.觉悟较晩者。

  • 21 . 黑甜一

    黑甜:酣睡。形容美美地睡了一大觉。

  • 22 . 肌

    1. 来自肌肉中的本体感受器的感觉,包括对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位置的感觉。

  • 23 . 囫囵

    整夜不被惊醒的睡眠;整宿(xiǔ)的觉:她每天夜里起来给孩子喂奶,换尿布,没睡过一个~。

  • 24 . 幻

    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患有某种精神病或在催眠状态中的人常出现幻觉。

  • 25 . 机

    1.机敏,机警。

  • 26 . 机体

    也称“内脏觉”。辨别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其感受器分布于身体各内脏器官内。在内脏器官正常工作时,各种感觉融合为“自我感觉”。通常被外部感觉所遮蔽,只有刺激强烈或不断刺激时,机体觉才会较鲜明。一般有饥、渴、性冲动、恶心、胀、便意、痛等机体觉。

  • 27 . 慧

    1.佛教语。谓能自觉觉人的大智慧。

  • 28 . 金风未动蝉先

    金风:指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秋为金;觉:察觉。秋风还未来到,蝉却早已察觉。比喻事先觉察到将要发生的变故。

  • 29 . 惊

    1.警戒觉悟。惊,通"警"。 2.受惊而觉醒;惊醒。

  • 30 . 开

    1.开悟;觉醒。

  • 31 . 警

    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提高~ㄧ高度的~性。

  • 32 . 凈

    1.佛陀。 2.佛教谓心无妄念,对境不迷为净觉。

  • 33 . 困

    〈方〉睡觉。

  • 34 . 冷

    1.皮肤受到低温度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

  • 35 . 灵

    1.谓神灵对事物变化的察觉。 2.佛教语。谓众生本具的灵明觉悟之性。 3.谓人对事物领悟理解的智能。 4.指人对事物的领悟和理解。

  • 36 . 凉拌

    1.亦作"凉拌觉"。 2.谓独睡。

  • 37 . 寐

    1.睡醒。

  • 38 . 眠

    1.睡醒。

  • 39 . 梦

    1.犹梦醒。 2.睡梦和醒来。

  • 40 . 妙

    1.佛家语。谓佛果的无上正觉。

  • 41 . 泥融

    1.谓泥滑而跌,忽得顿悟。

  • 42 . 平衡

    也称“静觉”。辨别身体运动速率和方向的感觉。其感受器是前庭器官,在人的内耳。当前庭器官受强烈刺激时,可产生恶心、呕吐等反应,常在乘车、船、飞机时发生。平衡觉对保持身体平衡有重要作用。

  • 43 . 七

    1.即七觉分。

  • 44 . 前

    1.犹先觉。

  • 45 . 色

    1. 能辨认和分析色谱的正常视觉。

  • 46 . 善

    1.容易觉悟;彻悟。

  • 47 . 审美直

    主体对事物外在审美特性的直观感知。分为感性直觉和理性直觉。前者指对事物美丑的直接的反射;后者虽也表现为直觉的形式,但已融合进理智情感的内容,是一种理性化、情境化的直觉。两者经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48 . 人不知,鬼不

    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 49 . 人不知鬼不

    行为诡秘,任何人都没有察觉。

  • 50 . 如梦初

    好像刚从梦景中醒来一样。多比喻从糊涂、错误的认识中省悟过来。

  • 51 . 省

    1.觉悟,明白。 2.觉察;发觉。 3.苏醒,睡醒。

  • 52 . 视

    感受和辨别光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眼睛是视觉的感受器官。引起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80~780纳米的可见光波,在这个范围内,波长不同引起不同的颜色感觉。

  • 53 . 圣

    1.犹灵感。

  • 54 . 神不知,鬼不

    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 55 . 神不知鬼不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

  • 56 . 睡大

    1.酣睡。 2.比喻麻痹大意或浪费时光。

  • 57 . 睡

    1.进入睡眠状态。

  • 58 . 睡懒

    1.指人贪睡,不爱起床。多指早晨晩起。

  • 59 . 挺

    1.睡眠的谑词或詈词。

  • 60 . 天壤之

    壤:地。天和地,一在极上,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

  • 61 . 罔

    1.无知。

  • 62 . 听

    感受和辨别声音特性的感觉。耳朵是听觉的感受器官。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为16~20000周/秒(赫)的声波。听觉有音高、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分别由声波的频率、振幅和波形所决定。

  • 63 . 习焉不

    1.犹言习焉不察。

  • 64 . 痛

    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感觉。包括皮肤痛、深部痛和内脏痛。皮肤痛是肤觉的一种。深部痛来自肌肉、肌腱和关节等。内脏痛来自内脏器官。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伴有某种生理变化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 65 . 味

    辨别物体味道的感觉。舌面和口腔黏膜上的味蕾是味觉的感受器官。基本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其他味觉都由这四种基本味觉混合而成。

  • 66 . 无

    1.未睡醒。 2.没有知觉。

  • 67 . 温度

    肤觉的一种。辨别冷热的感觉。皮肤温度被称为生理零度,刺激温度高于生理零度则产生热觉,低于生理零度则产生冷觉。

  • 68 . 温

    1. 皮肤受到外界温度的刺激而产生的感觉。

  • 69 . 小

    1.谓小有觉悟。 2.稍微觉得。

  • 70 . 午

    1.午睡。

  • 71 . 悟

    1.觉悟。 2.睡醒。

  • 72 . 先知先

    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 73 . 寤

    1.睡醒。

  • 74 . 先

    1.事先认识觉察。 2.觉悟早于常人的人。

  • 75 . 嗅

    辨别物体气味的感觉。鼻腔上部的嗅细胞是嗅觉的感受细胞。引起嗅觉的适宜刺激是有气味的物质,绝大部分属于有机物质。

  • 76 . 新

    1.刚刚睡醒。 2.新的认识。

  • 77 . 醒

    1.由睡眠或昏迷而苏醒。 2.比喻认识由模糊而清楚。 3.犹醒睡,警醒。

  • 78 . 一

    1.睡醒。后亦称一次睡眠为一觉。 2.谓全力以赴。

  • 79 . 夜

    1.犹夜警。

  • 80 . 遗

    1.谓舍弃一切尘念。

  • 81 . 预

    1.预先感觉。 2.预先的感觉。

  • 82 . 一宿

    1.佛家语,谓一个晩上就豁然而悟。唐玄觉禅师初谒六祖慧能,问答投契,顿时得悟,因留住一宿,时谓一宿觉。见《景德传灯录.温州永嘉玄觉禅师》。后因以指神悟﹑顿悟。

  • 83 . 直

    ①直接的感觉,即未经思维推理的直观:这件事靠不住,我有一种直觉|凭直觉感到,事态必定会进一步恶化。 ②直接觉得:她直觉到自己已面临必须作出抉择的时候了。

  • 84 . 圆

    1.佛教语。指佛家修成圆满正果的灵觉之道。

  • 85 . 缘

    1.佛教语。梵语Pratyeka-buddha。旧译为辟支佛,意译为缘觉,也作独觉。一般谓出于佛世,观十二因缘而得悟者为缘觉;出于无佛世,观外缘而无师自悟者为独觉。

  • 86 . 运动

    简称“动觉”。辨别身体的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觉。其感受器分布在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中。动觉与其他感觉有密切联系,如动觉与肤觉结合产生触摸觉。

  • 87 . 震

    1. 通常指对物理震动的知觉。

  • 88 . 正

    1. [耆那教]∶精神的自我完满。

  • 89 . 知

    ①觉察;感觉到:敲了半晌,方才知觉,答应一声“来了”。 ②感觉:知觉麻木|他晕倒在地,完全失去了知觉。 ③人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或属性的整体反映。是几种感觉的综合。感觉决定于客观事物的物理特性,相同刺激会引起同样的感觉,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态度、知识和经验。知觉是感觉和思维之间的重要环节,属认识的感性阶段。

  • 90 . 中

    1.午睡。

  • 91 . 种

    1.佛教语。佛证一切种智而大觉圆满﹐故名。

  • 92 . 自

    ①自己感觉到:自觉这几天腿不太灵活。 ②自己有所觉察醒悟:自觉性|自觉遵守厂纪厂规。

  • 93 . 自动自

    自己主动去做。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