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第十六则评语

教育是要教导孩子好的行为。在孩童成长的时期,还不能分辨善恶是非,如果太过宽容,会导致他在善恶的分辨上不够清楚。原谅孩子的小过错而不严格要求,那么他会认为无所谓,下次又犯同样的错误,最后将成为败坏德行的主因。反之,若从小严格督导,小过必惩,小善必扬,长大便成一善恶分明、嫉恶扬善的有德之人,这全看父兄的教育态度。聪明者忽入下流,愚钝者转为上达;正如种树,幼株虽美,不细心加以栽培,最后树木也会长得芜杂不堪。反之,幼株虽劣,若能晨昏灌溉,小心扶持,也能长成枝干皆美的良村,因此资质秉赋并绝对重要,后天的教养对一个人尤其重要。

“人到无求品自高”,心中放不下一个“利”字,等有利可图之时,难保不会受诱惑而失了人品。求学是很辛苦的,若不能勤备,再聪明的人也难以成功了,因为他不肯学。有德者若能居于权威的位置,影响的范围大了,可以施行很多措施奖掖道德,自然就很容易感化人了。钱财在平时处理起来就很累人,既想得之,又要保之,若是在乱世,没有法律的保障,恐怕恶人都想谋夺了,不仅累人,还要招祸呢!

第十六则原文

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5807.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围炉夜话第十六则译文及注释

    常见对待子孙十分严格的,子孙比较容易成为有才德的人;对于子孙太过宽容的,子孙的德行大多败坏,这完全是因为父兄教育的关系。又见到有些后辈原为十分聪明,却突然做出品性低下的事;有些

    围炉夜话2022-01-23 20:34
  • 围炉夜话第四三则评语

    有的人为人十分庄重,不苟言笑,这种人律己甚严,乍看之下似乎很骄傲,其实他是不做没有意义的事。不像有些人,只是因为自尊自大而瞧不起别人。你若去亲近庄重的人,就会发现他“望之俨然,即之

    围炉夜话2022-01-23 20:38
  • 围炉夜话第三则评语

    人难免有潦倒的时候,这倒不一定关乎才能。有时时局动荡,有时怀才不遇,有时甚至经商失败,都可能教人变得十分贫穷。贫穷的日子长短不定,如果不节俭,很可能连短时间的贫穷也捱不下。所以人处

    围炉夜话2022-01-23 20:38
  • 围炉夜话第一三七则评语

    “有为”和“不轻为”是一体的两面,这和君子重然诺、不轻易答应事情,凡答应的事一定做到是相似的道理。“不轻为”可解释为不轻易答应一件事,或者不轻易去做一件事。一件事的成功,必定要经过

    围炉夜话2022-01-23 20:38
  • 围炉夜话第一七九则评语

    事情的发展有如一条河流,只要知道它的流向,便可推知未来可能的动态。就如天上乌云密布,那么一场大雨必是不可免的。太阳底下绝无新鲜事,大部分的事都可以借已有的经验来推知。因此只要细心,

    围炉夜话2022-01-23 20:38
  • 围炉夜话第一六二则评语

    人生下来,性情本是至真的,纯然无杂的。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外界的环境未必如此纯然无杂,因此,原本至真的性情,便逐渐淹没而不显。等到成长以后,经过许多苦乐的感受,才逐渐感到许多选择都

    围炉夜话2022-01-23 20:38
  • 围炉夜话第一九三则评语

    忠厚二字可以分开来说,在社会上做事最重要的便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就是尽己之心于工作,这是就“忠”而言,而“厚”是待人敦厚。既不欺人,又能宽待他人,这是在人际上所能达到的最完

    围炉夜话2022-01-23 20:38
  • 围炉夜话第二一六则评语

    能尽孝道的人固然多,但是,像舜那般受子种种陷害,仍能保有孝心的毕竟少见。舜的父亲瞽是个瞎子,舜的母亲死后,瞽续弦生了象,由于喜欢后妻之子,因此,时常想杀死舜。有一天,瞽要舜到仓廪修

    围炉夜话2022-01-23 20:38
  • 围炉夜话第一九七则评语

    人可改造环境,使它适合自己的生存。天有风雨,正如人生之有风雨;地有山川,亦如人生之有阻碍。如果当初不造宫室,至今仍不免穴居野处,任凭风雨吹打。如果人不造舟车,今日交通又岂能遍于全球

    围炉夜话2022-01-23 20:38
  • 围炉夜话第一六三则评语

    “让”可以由两个层面来说,一个是“不争”,另一个是“能舍”。能做到“不争”便不会去与人计较,更不会为了名利而做出不善的事。“不争”虽是消极的“不为恶”,若是人人都能做到,天下便不可

    围炉夜话2022-01-23 20:38
© 2017-2024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