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读解

万章的问题很尖锐,他实际上是针对老师孟子的言行而言的,只不过是没有直接说出而已。战国和春秋一样,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但趋势是通过兼并战争而逐步走向统一。春秋时全国共有一百多国,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只剩下十几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司马迁曾指出:“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百)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富人虽无尺寸之功而封禄,但可与千户侯相埒,故他称这种富豪为“素封”。大商人来往于各地,所到之处,君主“无不分庭与之抗礼”,极有威势的贵族也都相形见绌。在商业和利润的影响下,社会上的人都逐利不休。有些人甚至为了“利”或“财用”可以“不避刀锯之诛”,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都受到了不断的冲击。而各诸侯们的财富,无一不是榨取民脂民膏,无一不是靠侵略、掠夺、剥削而来的。既然已经认识到这些,万章不明白的是,孟子为什么还要去为诸侯们服务,为什么还要去当他们的臣子,为什么还要接受他们的馈赠?难道这就是最佳行为方式吗?

孟子回答他的中心思想即是:“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後诛之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这段话的言下之意即是,你我都生存在现在这个社会里,我们既然无力改变整个社会状况,那么只有在这种社会状态下,按照孔子所倡行的“仁、义、礼、智、信”来要求自己,来教导别人,来帮助别人。因此,“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後去。”这就是老子、孔子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帮助兆民足以有所行为;有所不为,即不参与诸侯们的侵略、掠夺和剥削的行为。这就是孟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认为的最佳行为方式。就拿我们现代来说,党内、政府内出现了一些贪污腐败分子,我们就因此而推翻打倒共产党和政府吗?不能!既然我们现在不能,那么也就不可能苛求孟子也要推翻当时的诸侯们和他们的政府。我们现在学习孔子、孟子的思想,就是要学习他们的“爱民”思想,即,既然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仁),就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义),然而却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礼),并且要用智慧(智),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诚信(信)。因为,要爱民,就不得不选择行为方式,行为方式不对,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而选择行为方式,就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不遵守,那么也就不是最佳行为方式。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就必须要用智慧,不用智慧,就选择不到最佳行为方式。而智慧,则建立在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上,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有什么样的智慧。因此,用了智慧,遵守了社会行为规范,又选择到了最佳行为方式,就要诚信地对待这一切事情,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而建立起这种“仁”的关系后,才能减少矛盾,减少冲突,减少争斗!有了“仁”的关系,人们也才有凝聚、团结的可能,而只有人们都团结起来,人们才有可能得到幸福的生活。所以,行为方式问题,乃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

第四节原文

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也。”

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万章曰:“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与?”曰:“不可。康诰曰:‘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是不待教而诛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曰:“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犹御也。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曰:“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曰:“事道也。”

“事道奚猎较也?”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曰:“奚不去也?”

曰:“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也。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fanyi/1303.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译文及注释

    万章问:“冒昧地请问与人相交会合,用哪种心思?”孟子说:“恭恭敬敬就行了。”万章说:“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就是不恭敬,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尊贵的人赏赐的,就说:

    孟子2022-01-23 20:29
  • 中庸第三章读解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要求“跑步进入

    中庸2022-01-23 20:38
  • 周易中孚卦读解

    这一卦专讲礼仪,以内心虔诚为中心,依次讲了丧礼、宴礼、军礼和祭礼。虽然这些还不是全部礼义,但可见周代礼仪繁多复杂之一斑。不妨说,古人的生活方式是普遍仪式化了的,各种礼仪都为某一特

    周易2022-01-23 20:38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读解

    见不见诸侯,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段干木翻墙逃避魏文侯,泄柳关门不接待鲁穆公,都不是最佳行为方式。因为这里面有一个价值取向问题,有价值,怎么样都可以见,没有价值,也用不着翻墙和闭门不

    孟子2022-01-23 20:38
  • 周易未济卦读解

    上一卦讲济与不济的转化,似乎意犹未尽,于是这一卦接着申说。理还是那个理,事多半还是那些事,主题还是那个主题,角度还是那个角度。一正一反,既济中有未济,未济中又有既济,于是,功德圆满

    周易2022-01-23 20:38
  • 中庸第二十五章读解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这里把智、仁与真诚的修养结合起来了。因为,真诚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事物的根本规律,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真诚从细的方面来说,是自我的内心完善。所以,要修养真诚就

    中庸2022-01-23 20:38
  • 中庸第十六章读解

    这一章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说明道无所不在,道“不可须臾离。”另一方面,也是照应第12章说明“君子之道费而隐”,广大而又精微。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是“隐”,是精微;但它却体现在万

    中庸2022-01-23 20:38
  •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读解

    羿把自己的射箭术全部教给了逢蒙,这是对的,但为什么孟子还要说羿有过错呢?这是羿选徒不当而造成的。后来这个事情成了师傅留一手的“历史的经验教训”,以至于有很多好的技术失传。其实并不是

    孟子2022-01-23 20:38
  • 周易大畜卦读解

    男耕女织,是古时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理想的生活方式。种田放牧自然是男人的亨,正如骑马打枪、当兵打仗是男人的事一样,其中甘苦,唯有男人最有体验。这里我们看到了远古畜牧业的情景。它与今

    周易2022-01-23 20:38
  •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四节读解

    陈仲子正因为大的行为才取得人们的信任,那么,一个人在小的行为上,比如亲戚关系、君臣关系、上下关系都搞不好,又怎么能相信他在大的行为上能处理好呢?这就是尽心知命的问题了。不能尽心知命

    孟子2022-01-23 20:38
© 2017-2024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