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119个)

  • 深文

    shēn wén qǔ shé

    成语解释:歪曲地援引法律条文,不露痕迹地陷人于罪。

    成语出处:《宦海》第六回:“他却要卖弄自己的精明,张大自家的势焰,深文曲折的送了这个人的脑袋,方才觉得心中舒服。”

  • 回肠

    jiǔ qū huí cháng

    成语解释: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 作直

    niǔ qū zuò zhí

    成语解释:比喻是非颠倒。

    成语出处: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兄弟,您哥哥平日不曾扭曲作直,所以不走不逃。”

  • 作直

    niù qū zuò zhí

    成语解释:故意将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是非颠倒。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5卷:“方妈妈呆了半晌,开口不得,思想没收场,只得拗曲作直,说道:‘谁叫你私下通奸?我已告在官了。’”

  • 远引

    yuǎn yǐn qū yù

    成语解释:喻:譬喻。
    说话不敢直言,以远离当前的事例来作引证,绕弯子以其他事来打比方。

    成语出处:《清史稿・太宗本纪》:“诸臣有艰苦之情,亦据实奏闻。苟不务直言,远引曲喻,剿袭纷然,何益于事?”

  • 泛应

    fàn yīng qǔ dāng

    成语解释:谓广泛适应,无不恰当。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十三:“若得胸中义理明,从此去量度事物,自然泛应曲当。”

  • 聱牙

    jié qǔ áo yá

    成语解释: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

    成语出处:明・宋濂《文原》:“予窃怪世之为文者,不为不多,骋新奇者,钩摘隐伏,变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读,且曰:不诘曲聱牙非古文也。”

  • 枉直

    náo qū wǎng zhí

    成语解释:指矫正曲直。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大论》:“而欲废法以治,是犹不用隐斧斤欲挠曲枉直也。”

  • 旁指

    páng zhǐ qǔ yù

    成语解释:从侧面委婉启发晓谕。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知属吏过失,未尝面言,必因公宴引数十年前事,曰某人尝为某过得某罪,旁指曲谕,微警戒之。”

  • 藉糟

    zhěn qū jiè zāo

    成语解释:枕着酒,垫着酒糟。指嗜酒,醉酒。

    成语出处:《晋书・刘伶传》:“先生于是方捧罂承糟,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 饮水

    yǐn shuǐ qū gōng

    成语解释: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十八弯

    jiǔ qū shí bā wān

    成语解释:曲:曲折;弯:不直。
    指十分弯曲。

    成语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七回:“待我引他到九曲十八弯中,唤我那结义兄弟出来,就好与他算账。”

  • 不容直

    zhòng qū bù róng zhí

    成语解释:曲:弯曲,比喻邪恶;直:笔直,比喻正直。
    比喻在众多的坏人里不能容纳正直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淮南子・说山训》:“此所谓同污而异涂者,众曲不容直,众枉不容正。”

  • 蛇入筒中性在

    shé rù tǒng zhōng qū xìng zài

    成语解释:比喻本性难改。

    成语出处:《大智度论》卷九十二:譬如蛇行,本性好曲,若入竹筒则直,出筒还曲。

  • 徙薪

    xǐ xīn qū tū

    成语解释: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指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成语出处:《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