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在中间的成语(共246个)
东西南北
成语解释: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东劳西燕
成语解释:劳:伯劳。
比喻情侣、朋友离别。成语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八・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日落西山
成语解释:太阳迫近西山;快要落下。也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成语出处:《上唐书・音乐志》:“'栖鸟夜飞',沉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东零西落
成语解释:零散稀疏。形容衰败。
成语出处: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出车站空场上,远远就看见东零西落的房屋,战争时烧毁的建筑,残石剩础,凄然的哀诉资本主义的破产呢。”
东征西讨
成语解释:指四处出战征伐。
成语出处:唐・杨炯《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至如出车授钺,东征西讨,孤虚向背。”
东讨西征
成语解释:同“东征西讨”。
成语出处: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髫年学剑,卯岁论兵,以身许国,东讨西征。”
东张西张
成语解释:同“东张西望”。
成语出处: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三人挤在一个舱角里,看他们的眼睛,偷偷地东张西张的神气。”
东挪西凑
成语解释: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过了两月,又近吉日,却又欠迎亲之费,六老只得东挪西凑,寻了几件衣饰之类,往典铺中解了几十两银子,却也不够使用。”
东歪西倒
成语解释:形容身不由己,倾斜不稳。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9回:“日暮挑灯闲徙倚,郎不归来留恋谁家里?及至归来沉醉矣,东歪西倒扶难起。”
东抄西袭
成语解释: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
成语出处:《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又会想法,把人家译就的西文书籍,东抄西袭,作为自己译的东文稿子,印出来,人家看得佩服。”
东藏西躲
成语解释: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东游西荡
成语解释: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
东奔西撞
成语解释: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
成语出处:明・高濂《玉簪记・依亲》:“骤然起兵戈,扰攘。卷尘飞,东奔西撞,娇儿拆散知何往?”
东瞧西望
成语解释:指到处乱看。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锣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
东补西凑
成语解释: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同“东挪西凑”。
成语出处:朱自清《哀互生》:“他东补西凑地为立达筹款子,还得跑北京,跑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