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在中间的成语(共31个)
毛遂自荐
成语解释: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
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形容自告奋勇去做某事。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功遂身退
成语解释:谓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
成语出处:《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文过遂非
成语解释:掩饰过失,顺随错误。
成语出处:宋・苏轼《论时政状》:“而近日之事,乃有文过遂非之风,此臣之所以愤懑太息而不能已也。”
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成语解释: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赖奸徒窜入其中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饰非遂过
成语解释:粉饰错误,养成过失。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审应》:“公子食我之辨,适足以饰非遂过。”
致命遂志
成语解释:致命:舍弃生命;遂:达到,实现。
舍弃生命来实现理想。成语出处:《周易・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纵情遂欲
成语解释:纵;放纵。放纵心情,顺遂欲念。指不能自我约束。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孝昭皇帝纪》:“亲用谗邪,放逐忠贤,纵情遂欲,不顾礼度。”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成语解释:说:言论;遂:完成;谏:劝说。
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含既往不咎之意。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快心遂意
成语解释:犹言称心如意。
成语出处:《豆棚闲话・介之推火封炉户》:“恨不得从半空中将之推一把头发揪在跟前,生生的咬嚼下肚,方得快心遂意。”
毛遂堕井
成语解释:《西京杂记》卷六:“赵有两毛遂……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
’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后用为传闻不实之典。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六:“赵有两毛遂……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
两歧遂分
成语解释:两歧:分杈成为两枝,引申为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遂:于是。
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也指事物从此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成语出处:元《宋史・王觌传》: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歧遂分,党论滋炽。
天遂人愿
成语解释:遂:随,就。
上天满足人的愿望。成语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五回:“喜得今日正遇不将黄道吉期,正是天遂人愿,夙世奇缘也。”
咸遂濡泽
成语解释:咸:都;濡泽:沾湿,比喻恩泽。
比喻都沾了光。成语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毅之族咸遂濡泽。以其春秋积序,容状不衰,南海之人,靡无惊异。
嚣风遂行
成语解释:嚣风:喧闹争竞、奔走钻营的风气。
指奔走钻营、争权夺利的风气逐渐兴盛。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庶僚百位,专断于一司,于是嚣风遂行,不可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