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中间的成语(共304个)
毕其功于一役
成语解释: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成语出处: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失败者成功之母
成语解释:母:先导,根源。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成语出处:毛泽东《实践论》:“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成语解释: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贪天之功以为己有
成语解释: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成语出处:宋・王禹偁《霍光论》:“然则光贪天之功以为己有,与夫日僤之割爱,邴吉之让位,德不侔矣。”
一将成功万骨枯
成语解释: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
成语出处:洪楝园《后南柯・甲阵》:“一将成功万骨枯,手提髑髅血模糊。”
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成语解释:疑:疑虑。
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同功一体
成语解释: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
立功自效
成语解释:立:建树;效:报效,献出。
指建树功绩以作出贡献。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只将郭子仪手下仆人失慎的,就地正法,赦郭子仪之罪,许其自后立功自效。”
面壁功深
成语解释: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
和尚面壁静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兼功自厉
成语解释:兼:加倍;功:功夫;厉:同“励”,劝勉。
指做事加倍努力,并自我劝勉。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丹传》:“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
矜功不立
成语解释:矜:自夸。
自以为能立大功而大功必不成。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九转功成
成语解释:转:循环变华。
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成语出处:《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罪以功除
成语解释:所犯的罪行可以用功劳来抵除。指将功折罪。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
水磨功夫
成语解释:掺水细磨。比喻周密细致的工夫。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须用些水磨功夫撩拨他,不怕不上我的钩儿。”
以功赎罪
成语解释:赎:抵偿。
用功劳抵消罪过。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凌统传》:“以功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