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318个)

  • 多艺

    duō cái duō yì

    成语解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成语出处:《尚书・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 济济

    rén cái jǐ jǐ

    成语解释: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
    济济:众多的样子。
    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济济:众多样子。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 怀不遇

    huái cái bū yù

    成语解释:怀:怀藏;才:才干;才能;遇:指受到礼遇。
    身怀才学却没有碰到赏识和重用他的人;没有施展的机会。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通显,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 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xiù cái bù chū mén , 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

    成语解释: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成语出处: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

  • 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xiù cái bù chū mén , 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

    成语解释:秀才:指儒生。
    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俏皮话・驴辩》:“然则秀才们,看得两卷书,何以便要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品能

    zhēn cái pǐn néng

    成语解释:甄:甄别。
    甄别才干,品评能力。

    成语出处:《南齐书・郁林王纪》:“东西二省府国,长屯所积,财单禄寡,良以矜怀。选部可甄才品能,推校年月,邦守邑示,随宜量处,以贫为先。”

  • 傲物

    shì cái ào wù

    成语解释: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
    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萧子显传》:“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 矜己

    shì cái jīn jǐ

    成语解释:恃:依靠,凭借;矜:自以为贤能。
    自恃才能,骄矜自负。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炀帝纪下》:“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掩其过。”

  • 使气

    fù cái shǐ qì

    成语解释:见“负才任气”。

    成语出处:《北史・薛憕传》:“常郁郁不得志,每在人间,辄陵架胜达,负才使气,未尝趋世禄之门。”

  • 兼备

    dé cái jiān bèi

    成语解释: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成语出处:《元史・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 学浅

    xué qiǎn cái shū

    成语解释:才能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 风逸

    jīng cái fēng yì

    成语解释: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 聪明

    cōng míng cái zhì

    成语解释:聪明:耳聪目明。
    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 出众

    rén cái chū zhòng

    成语解释:人品才能超出众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岁,丰姿洒落,人才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 江郎

    jiāng láng cái jìn

    成语解释: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衰;才:才华;尽:完。
    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气用完了。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