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在中间的成语(共85个)
杳无消息
成语解释:杳:无影无踪。
没有一点儿音信。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微闻有浮海行者,踪迹可疑。乃南至闽广近海诸地,无不遍历,杳无消息。”
冰消冻释
成语解释:比喻困难或障碍像冰融化那样消释。
成语出处: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而此数十年深锢牢结之弊,一旦豁然,冰消冻释。”
黯晦消沉
成语解释:指湮没消失。
成语出处:蒋智由《武士道>序》:“凡有绝大之战争,往往赖有雄伟之文,淋漓之诗歌,而后其印象日留于国民心目之间。否则,不数年间而黯晦消沉以尽。”
魂消魄夺
成语解释:同“魂飞魄散”。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9回:“季斯看了多时,又阅其容色之美,服饰之华,不觉手麻脚软,目睁口呆,意乱神迷,魂消魄夺。”
冰消雪化
成语解释:消:消融。
冰冻消融,化为乌有。形容事物消失化解,不复存在。成语出处:冯德英《苦菜花》第15章:“现在她明白了内情,满心是对花子的同情和怜悯,气愤情绪早冰消雪化了。”
冰消气化
成语解释:形容事物消失化解,不复存在。
与时消息
成语解释:指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成语出处:《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后汉书・孔融传》:“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行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寒心消志
成语解释:见“寒心销志”。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下》:“联寒心消志,为日久矣,每当食投箸,方眠彻枕,独坐怀忧,愤慨申旦,非为一人,百姓故耳。”
气消胆夺
成语解释:形容畏惧到极点。
成语出处:《南史・贼臣传・侯景》:“初,景之围台城,援军三十万,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
金鸡消息
成语解释: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维以绛绳。”
雪恨消灾
成语解释:雪:洗除。
洗雪仇恨,消除灾祸。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望爷爷与我们雪恨消灾,早进城降邪从正也。”
魂消胆丧
成语解释:同“魂飞魄散”。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四回:“[段恺]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魂消魄丧
成语解释:同“魂飞魄散”。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7回:“那火炮飞将起去,震的天崩地动,岳撼山摇,城中军马,惊得魂消魄丧,不杀自乱。”
魂消魄散
成语解释:魂:灵魂;魄:气魄,精神。
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李明见先折了一个,却待也要拨马回走时,被杨志大喝一声,惊得魂消魄散,胆颤心寒,手中那条枪,不知颠倒。”
云消雨散
成语解释: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卷:“妙舞邀宾,百岁既终,云消雨散,此事自古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