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在中间的成语(共28个)
- 引颈受戮- 成语解释:引:伸长;拉长;戮:杀。 
 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颈受戮,乃敢拒敌大兵。” 
- 延颈企踵- 成语解释:伸长头颈,踮起脚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 - 成语出处: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四面内向,喁喁如也。” 
- 延颈举踵- 成语解释:踵:脚后跟。 
 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法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 
- 延颈鹤望- 成语解释:像鹤一样伸长颈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 -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 
- 刎颈之交- 成语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长颈鸟喙- 成语解释:喙:鸟的嘴。 
 长颈项,尖嘴巴。指阴险狠毒者的状貌。-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 刎颈交- 成语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洗颈就戮- 成语解释:把脖子洗净,伸到刀下受斩。比喻等待灭亡。 -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 交颈并头- 成语解释: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 -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但见:扶肩搭背,交颈并头;纷纷不辨贤愚,扰扰难分贵贱。” 
- 面红颈赤- 成语解释:见“面红耳赤”。 -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倘有不达时务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蕊,那老儿便要面红颈赤,大发喉急。” 
- 交颈相靡- 成语解释:靡,摩擦。全句是说两人脖子互相摩擦。多用来比喻夫妻的恩爱。 - 成语出处:庄子马蹄篇:“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 
- 刎颈至交- 成语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 
 比喻情谊深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成语出处:清・遯庐《童子军・卖友》:“倘若将他首发,岂不是把那刎颈至交,做成一个负心贼子么?” 
- 系颈牵羊- 成语解释:系:拴缚。 
 用绳系住脖子,用手牵着羊。形容投降请罪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帝显德佑二年》:“祺读至‘免系颈牵羊’之语,太后泣谓帝曰:‘荷天子圣恩,汝宜拜谢。” 
- 延颈跂踵- 成语解释:见“延颈企踵”。 - 成语出处:宋・王明清《挥薼后录》第四卷:“奈何都民朝夕思念,燃顶炼臂,延颈跂踵,以望御车之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