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在中间的成语(共149个)
虎头鼠尾
成语解释: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成语出处:明・谢榛《四溟诗话》:“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
鸡肠鼠腹
成语解释:小鸡的肠子,老鼠的肚子。比喻人的气量狭小。
成语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50回:他还重点朋情,背间说几句抱不平的议论,与那些转眼忘恩鸡肠鼠腹的小辈大不相同。
老鼠搬姜
成语解释:比喻劳而无用。
成语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竹轩》:吾犹老鼠搬生姜,劳而无用也。
貊乡鼠壤
成语解释:见“貊乡鼠攘”。
貊乡鼠攘
成语解释:旧谓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自序》:“今之世,有穷陬荒滨,貊乡鼠攘。”
穷鼠啮狸
成语解释:啮:咬;狸:狸猫。
无路可逃的老鼠也会咬猫。比喻受人欺压,虽然敌不过,也会拼死抵抗。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诏圣》:“死不再生,穷鼠啮狸。”
蛇入鼠出
成语解释:蛇钻穴,鼠出洞。比喻行动隐秘。
成语出处:严复《原强续篇》:“于是深怒积怨,退而治兵,蛇入鼠出,不可端倪。”
蛇行鼠步
成语解释:步:步行。
形容谨小慎微。成语出处:清・新广东武生《黄萧乔回头》:“虽小道亦有可观,但我见贤弟蛇行鼠步,鬼鬼马马,无文无气。”
蛇头鼠眼
成语解释:形容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成语出处: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忽听见门声一响,早有一个蛇头鼠眼,满脸胡须,又矮又胖的丑汉子走进来。”
蛇眉鼠眼
成语解释:形容人的长相丑恶,心术不正。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九回:包公见他兔耳莺腮,蛇眉鼠眼,已知是不良之辈。
首鼠模棱
成语解释:首鼠:踌躇不决;模棱:含糊。
形容犹豫不决、动摇不定。成语出处:明・吾丘瑞《运甓记・太真绝裾》:“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若首鼠模棱,负恩不报,汗颜人世者,非夫矣。”
鼯鼠之技
成语解释:鼯:鼠名,形似松鼠,毛多褐色,尾巴很长,前后肢之间有薄膜,能从树上飞降下来,住在树沿中,昼伏夜出。
比喻丑陋低下的才艺。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黔驴之技,技止此耳;鼯鼠之技,技亦穷乎。”
鼷鼠食牛
成语解释:鼷鼠:鼠类中最小的一种,咬人及牛马时不易被发现,被咬者毫无感觉,所咬伤口即成疮。
鼷鼠咬牛。比喻暗中害人。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七年》: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
相鼠有皮
成语解释:相:视。
看看老鼠尚且还有皮。旧指人须知廉耻,要讲礼义。成语出处:《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通“义”);人而无仪,不死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