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在中间的成语(共31个)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成语解释:杖:用棍子打。
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小菙则待笞,大杖则逃。”
大杖则走
成语解释:杖:木棍;走:逃跑。
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掷杖成龙
成语解释: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成语出处: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一杖一条痕
成语解释:打一棒子留下一条痕迹。比喻做事扎实,效果明显。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三十四: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
笞杖徒流
成语解释:笞:鞭打;杖:棒打;徒:徒刑;流:流放。
指古代的四种刑罚。成语出处: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三折:“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
束杖理民
成语解释:谓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成语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杖国杖朝
成语解释:杖国,古制七十岁以上的老臣,可以拄杖于国中。杖朝,八十岁以上老臣,可以执杖于朝廷中。指年老而继续做官的人。
成语出处: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竹杖芒鞵
成语解释:鞵:鞋。
穿着草鞋,拿着竹杖。成语出处:宋・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鞵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杖芒鞋
成语解释:竹杖:用竹子做的手杖;芒鞋:草鞋。
这些都是古人外出漫游地常备用具。也指到处漫游。成语出处:唐・贯休《寒月送玄道士入天台》:芒鞋竹杖寒冻时,玉霄忽去非有期。
竹杖化龙
成语解释:借指得道成仙。
成语出处:语出晋・葛洪《神仙传》:忧不得到家,公以一竹枝与之,曰:‘但骑此得到家耳。’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觉,已到家……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
竹杖成龙
成语解释:竹杖化作一条龙。比喻得道成仙。
成语出处:晋・葛洪《神仙传・壶公》:忧不得到家,公以一竹杖与之曰:‘但骑此得到家耳。’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觉,已到家……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