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296个)

  • 足成千古恨

    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

    成语解释: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 大惊

    dà jīng shī sè

    成语解释:色:神色。
    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 仓皇

    cāng huáng shī cuò

    成语解释:仓皇:匆忙而又慌张;措:措置;安排。
    指忙乱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成语出处:宋・王楙《野客丛书・魏证蒯通》:“不以事败而遽变前说,要胸中有守而然,异乎仓皇失措,遽变前说者也。”

  • 左右手

    rú shī zuǒ yòu shǒu

    成语解释:好像失去了左手和右手一样。比喻失去了得力的助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 城门火,殃及池鱼

    chéng mén shī huǒ , yāng jí chí yú

    成语解释: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成语出处:北齐 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相马之瘦,相士之贫

    xiàng mǎ shī zhī shòu , xiàng shì shī zhī pín
  • 内举不其子,外举不其仇

    nèi jǔ bù shī qí zǐ , wài jǔ bù shī qí chóu

    成语解释:举:推荐。
    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 相形

    xiāng xíng shī sè

    成语解释:形:对照。
    相比之下;显得不足。

    成语出处:秦牧《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仙人掌终于锻炼出现在这样一种使普通植物为之相形失色的倔强性格和卓特风貌。”

  • 相顾

    xiāng gù shī sè

    成语解释:相互看视而面部变色。形容几个人一起做惊恐状。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周书・段希尧传》:“使于吴越,及乘舟泛海,风涛暴起,楫师仆从,皆相顾失色。”

  • 顾此

    gù cǐ shī bǐ

    成语解释: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繁多;无法兼顾全面。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 顾小

    gù xiǎo shī dà

    成语解释:因贪图小利而损失大利。

    成语出处:汉・焦赣《易林・贲之蒙》:“戴盆望天,不见星辰,顾小失大,福逃墙外。”

  • 成败

    dé shī chéng bài

    成语解释:指获得与损失、成功与失败。

    成语出处:晋・陆机《五等诸侯论》:“得失成败,备在典谟,是以其详,可得而言。”

  • 所望

    dà shī suǒ wàng

    成语解释: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惊慌

    jīng huāng shī cuò

    成语解释: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
    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惊惶

    jīng huáng shī cuò

    成语解释:失措:举止失去常态。
    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成语出处: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