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在中间的成语(共44个)
愤愤不平
成语解释:愤愤:像生气的样子。
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成语出处:晋・王隐《晋书・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发愤忘食
成语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义愤填膺
成语解释:膺:胸。
正义的愤恨充满了胸膛。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悲愤填膺
成语解释:填:充填;塞满;膺:胸。
悲痛和愤怒充满胸膛。成语出处:清・伤时子《苍鹰击》第六折:“草头朝露,贵贱都虚度。悲愤填膺莫诉,壮怀孤负。”
不愤不启
成语解释: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
启:启发。
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义愤填胸
成语解释:指胸中充满义愤。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十三妹]把白脸儿狼、傻狗二人商量的伤天害理的这段阴谋听了个仔细,登时义愤填胸。”
发愤自雄
成语解释:决心奋斗使自己成为杰出人才。
成语出处: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愿吾弟发愤自雄,勿蹈乃兄故辙也。”
发愤展布
成语解释:发愤:下决心,立志;展:伸展;布:展开;展布:施展才能、抱负。
发奋振作,施展才能。成语出处:康有为《大同书》戍部第一章:“则一现女身,纵天地予以奇才,无复有发愤展布之日,仅为一家一姓育子女。”
发愤自厉
成语解释:发愤:下决心,立志;厉:磨砺。
立志磨炼自己。成语出处:章炳麟《与刘揆一书》:“夫处阴极玄黄之世,材者宜发愤自厉,复我种族。”
发愤图强
成语解释: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
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成语出处: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发愤忘餐
成语解释:发愤:下决心,立志;餐:吃饭。
发愤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成语出处:《魏书・高允传》:“拔萃衡门,俱渐鸿翼,发愤忘餐,岂要斗食。”
鼍愤龙愁
成语解释:鼍:扬子鳄。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成语出处:宋・苏轼《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诗:“谁言万方声一概,鼍愤龙愁为余变。”
鳌愤龙愁
成语解释: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气愤填膺
成语解释:膺:胸。
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亦作“愤气填膺”、“愤气填胸”、“激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