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在中间的成语(共67个)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成语解释: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成语解释:镒:古代重量单位,1镒=20两;裘:皮衣。 
 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才的力量。- 成语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 冬裘夏葛- 成语解释:裘:皮衣;葛:葛麻衣。 
 泛指美服。-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 轻裘缓带- 成语解释: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腰带。形容从容闲适。 - 成语出处:《晋书・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 
- 鹿裘不完- 成语解释:比喻检朴节俭。 - 成语出处:《汉书・虞延传》:“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 
- 箕裘相继- 成语解释:箕:簸箕。 
 裘:皮袍。
 比喻子继父业。-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精忠记・赏春》:“愿百年奕叶传芳,好儿孙箕裘相继。” 
- 为裘为箕- 成语解释:用以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的事业。 - 成语出处: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振裘持领- 成语解释:喻抓住事物的关键。 - 成语出处:汉・杨伦《上书案坐任嘉举主罪》:“臣闻《春秋》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 
- 羊裘垂钓- 成语解释:裘:皮衣。 
 穿着羊皮衣服钓鱼。比喻隐居生活。-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严光传》:“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耶?’” 
- 箕裘堂构- 成语解释:箕:簸箕;裘:皮袍;堂:立堂基;构:盖屋;堂构:比喻子承父业。 
 比喻能继承父兄的事业。-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说父子相关切处,令人感注,似由阅历而得者,非泛作箕裘堂构语者所梦见。” 
- 反裘负薪- 成语解释:见“反裘负刍”。 -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 狐裘羔袖- 成语解释:裘:皮衣;羔:指小羊皮。 
 狐皮衣服,羔皮袖子。比喻整体尚好,略有缺点。-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 
- 金尽裘敝- 成语解释:皮袍破了,钱用完了。形容贫困失意的样子。 -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纳。黑貂之裘弊,黄金百镒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 轻裘肥马- 成语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 反裘负刍- 成语解释: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 
 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成语出处:春秋・齐 晏婴《晏子春秋・杂上二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