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在中间的成语(共54个)
- 未敢苟同- 成语解释:不敢随便同意。 
- 莫敢仰视- 成语解释:仰:抬头。 
 不敢抬头看。形容被对方的声势所压倒。-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猿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 谊不敢辞- 成语解释:犹言义不容辞。 -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答陈亮工书》:“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爱,谊不敢辞,已具一稿,藏之箧中。” 
- 石敢当- 成语解释:旧时住宅正门如正对桥梁、巷口,常立一块小石牌,刻“石敢当”三字,以为可以降恶避邪,禁压不祥。 - 成语出处:汉・史游《急救篇》: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 敢怒不敢言- 成语解释:敢:胆量大;言:说。 
 内心愤怒但不敢说出来。- 成语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正是哑子吃黄连,苦在自肚里,敢怒不敢言。” 
- 敢怨而不敢言- 成语解释: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 成语出处: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 
- 在人矮簷下,不敢不低头- 成语解释:是说在他人的势力控制之下,不得不低头顺服。 -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二十七回:“古人道:『在人矮簷下,不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好。” 
- 在人矮簷下,怎敢不低头- 成语解释: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 正色敢言- 成语解释: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 成语出处:《明史・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又《刘健传》:“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 鬼子敢尔- 成语解释:鬼子:骂人的话;敢尔:竟敢如此。 
 斥责人竟敢如此大胆。-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士衡正色曰:‘我祖父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 
- 断而敢行- 成语解释:断:果断。 
 果断而敢于行动。-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顾汪而忘大,后必有善;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 
- 犯颜敢谏- 成语解释: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成语出处:唐・刘蕡《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臣诚不佞,有匡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 
- 弗敢专也- 成语解释:不敢独自专有。 
- 勇敢善战- 成语解释:勇猛果断,很会打仗。 - 成语出处:礼聘义:“有行之谓有义,有义之谓勇敢。..故所贵于勇敢者,贵其敢行礼义也。故勇敢强有力者,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义;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胜。” 
- 能征敢战- 成语解释:征:征讨。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敢于作战。-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必用能征敢战之将,先以力敌,后用智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