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在中间的成语(共124个)
羊毛出在羊身上
成语解释: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公移・牌》:“稍稍借贷度日,有收之年送还田主。谚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羝羊触藩
成语解释: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
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成语出处:《周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挂羊头卖狗肉
成语解释: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成语解释: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那是要坏名气的。”
十羊九牧
成语解释: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杨尚希传》:“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虎入羊群
成语解释:老虎进入羊群。形容强者在肆意欺凌弱者。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亡羊补牢
成语解释: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黄羊任人
成语解释:比喻大公无私、任人唯贤。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挂羊头,卖狗肉
成语解释: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几灭。”
虎荡羊群
成语解释:老虎冲进羊群中。比喻以强凌弱,为所欲为。同“虎入羊群”。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二回:“那知小侠指东打西,窜南跃北,犹如虎荡羊群,不大的工夫,打了个落花流水。”
以羊易牛
成语解释:易:更换。
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羚羊挂角
成语解释: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成语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泊。”
问羊知马
成语解释: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
驱羊攻虎
成语解释:驱:赶。
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虎皮羊质
成语解释:质:本性。
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成语出处:西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