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在中间的成语(共970个)
- 恢宏大度- 成语解释:恢:宽广;大。 
 心胸开阔;气量宏大。-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放着这等一位恢宏大度的何箫史,一位细腻风光的张桐卿,还怕帮助不了一个安龙媒。” 
- 胆大妄为- 成语解释:妄:胡乱。 
 无所顾忌地胡作非为。-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说他擅卖矿产,胆大妄为,请旨拿交刑部治罪。” 
- 肥头大耳- 成语解释:肥肥的头;硕大的耳。形容生活优裕;保养得好。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今多用于贬义。 -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 溜之大吉- 成语解释:溜: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掉。 
 吉:吉利;吉祥。
 偷偷地跑掉为妙。指溜掉了事。-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帮他几个,其中一班势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 
- 彪形大汉- 成语解释:彪:小虎;比喻躯干魁梧。 
 身材高大魁梧的男子。-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九回:“二人都是彪形大汉,浓眉广颡,燕颌虎腮。” 
- 举止大方- 成语解释: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幺呢?” 
- 屠门大嚼- 成语解释:屠门:肉店。 
 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三国魏・曹植《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 四大皆空- 成语解释:佛教用语;指宇宙间一切(包括人本身)都是空虚的(这是一种消极思想)。古代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称为“四大”。佛教则称坚、湿、暖、动的性能为“四大”;并认为人身亦由此“四大”构成。因此;“四大”有时也代称人身。后一般用来表示尘念俱消;无牵无挂。 -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一心无挂,四大皆空。” 
- 豁然大悟- 成语解释:形容彻底晓悟。 - 成语出处:唐・慧能《坛经・宣诏品》:“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 
- 真相大白- 成语解释:真相:佛教用语;指本来面目;大白:彻底弄清楚了。 
 真实情况完全弄清楚了。- 成语出处:《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 麻痹大意- 成语解释:麻痹:一种病态;身体某部分肢体失去知觉。 
 比喻对事物现象不经心;失去警觉;粗心大意。- 成语出处: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 人心大快- 成语解释:快:痛快。 
 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立枷》:“东山受恩反噬,其罪盖浮于诸龙光。当时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缙绅闻声,然亦不云立枷。” 
- 勃然大怒- 成语解释: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 
 形容突然变脸;发起脾气来。-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 深仇大恨- 成语解释:极深极大的仇恨。 -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 见笑大方- 成语解释:指让内行人笑话。 -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秋水》:“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