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在中间的成语(共118个)
葄枕图史
成语解释:葄:垫衬。
形容陷溺于图书资料之中。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李揆传》:“揆病取士不考实,迂学陋生,葄枕图史,且不能自措于词。”
一枕邯郸
成语解释:见“一枕黄粱”。
成语出处: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一枕南柯
成语解释: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后因以“一枕南柯”指一场梦幻。
成语出处: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
死相枕藉
成语解释:枕藉:纵横相枕而卧。
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成语出处:《明史・李文祥等传赞》:“抗言极论,窜嫡接踵,而来者愈多;死相枕藉,而赴蹈恐后。”
死亡枕藉
成语解释:枕藉:纵横相枕而卧。
形容死的很多。成语出处:朱自清《执政大屠杀记》:“那时前后都有枪弹,人多门狭,前面的枪又极近,死亡枕藉。”
死伤枕藉
成语解释:枕藉:纵横相枕而卧。
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18回:“李恒的船,本来乘着北风,满拽帆篷而来,到此收篷不及,被守义一阵弩箭,射得众鞑子死伤枕藉。”
高枕安寝
成语解释:见“高枕而卧”。
成语出处:《汉书・匈奴传下》:“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倒枕槌床
成语解释:倒:推倒;槌:敲打用的棒,借指敲打。
翻枕头敲床。形容非常悲痛。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短叹长吁,千声万声,倒枕槌床,到三更四更。
寝苫枕干
成语解释:谓古时父母被人所杀,子女卧草枕盾,表示时刻不忘报仇。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寝苫枕戈
成语解释:同“寝苫枕干”。
成语出处:明・刘基《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以大义言之,则公也方当寝苫枕戈之时,而与仇人主婚姻之礼,不亦悖乎!”
衽革枕戈
成语解释:以铠甲为席,以兵器为枕。形容战事频繁,生活不安定。
成语出处:严复《原强》:“当是之时,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盖几靡有孑遗,秏矣!”
扇枕温席
成语解释: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成语出处:汉・刘珍《东观汉记・黄香传》:“冬无被裤而亲极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曲肱而枕之
成语解释:肱,手臂。枕,动词,即当枕头用的意思。全句是说弯曲手臂,当作枕头睡觉。形容安贫乐道。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寝苫枕草
成语解释:睡草荐,以草把为枕。古时居父母丧的礼节。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七年》:“齐晏桓子卒,晏婴……居倚庐,寝苫枕草。”
泣血枕戈
成语解释:枕:枕着。
戈:兵器。
眼睛流血,睡时枕着武器。形容因悲愤而自励,立志雪恨。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警帝纪》:“朕以荒幼,所属艰难,泣血枕戈,志复仇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