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在中间的成语(共77个)
尺二秀才
成语解释: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尽”字的俗体“尽”字。
成语出处: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诚斋先生杨公考校湖南漕试,……先生见卷子上书‘盡’字作‘尽’,必欲摈斥。考官乃上庠人,力争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竟黜之。”
单椒秀泽
成语解释:单椒:孤立的山峰;秀泽:秀丽的水泽。
形容山明水秀,风景优美。成语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
丰肌秀骨
成语解释:丰润的肌肤,柔嫩的骨骼。形容女子或花朵娇嫩艳丽而有丰韵。同“丰肌弱骨”。
成语出处:宋・袁去华《山花子》词:“雾阁云窗别有天,丰肌秀骨净娟娟。独立含情羞不语,总妖研。”
龙章秀骨
成语解释:喻文章秀逸遒劲。
成语出处:宋・梅尧臣《读萃秘校卷》诗:“龙章秀骨若轻时,继作五弦须款款。”
麦秀两岐
成语解释:见“麦秀两歧”。
目秀眉清
成语解释:目:眼睛;秀:秀丽;眉:眉毛;清:清新。
形容人容貌清秀俊美。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更兼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
木秀于林
成语解释:秀:出众,突出。
高出森林的大树。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也措指新人新事刚刚出现。成语出处: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清莹秀彻
成语解释:莹:光洁明亮;彻:通透。
清洁光亮、秀丽透彻。形容诗文意境清新,词藻华美。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清莹秀彻,锵鸣金石。”
清莹秀澈
成语解释:清洁光亮、秀丽澄澈。
轻莹秀彻
成语解释:莹:光洁明亮;秀:秀丽;彻:透彻。
比喻诗文的意境新、词藻精、语句俊雅。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清莹秀彻,锵呜金石。
三耳秀才
成语解释:指很聪明的人。也比喻人狡猾。
成语出处:晋・陶潜《续搜神记》:兖州张审通为泰山府君所召,额上安一耳,既醒,额痒,果生一耳,尤聪俊,时号‘三耳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