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69个)

  • 己见

    gù zhí jǐ jiàn

    成语解释:固:顽固;执:坚持。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成语出处:元《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 明火

    míng huǒ zhí zhàng

    成语解释: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

  • 被甲

    pī jiǎ zhí bīng

    成语解释: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
    兵:兵器。
    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 仗义

    zhàng yì zhí yán

    成语解释:仗义:主持正义;执言:说公道话。
    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

  • 一词

    gè zhí yī cí

    成语解释:执:坚持。
    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

    成语出处:巴金《春》:“她看见王氏和觉民各执一词,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 己见

    gè zhí jǐ jiàn

    成语解释: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成语出处:《人民文学》1976年第3期:“两人争辩到这儿,就有点各执己见,搁不下来。”

  • 明火

    míng huǒ zhí zhàng

    成语解释:明:用为动词;点明;执:拿着;仗:兵器。
    点着火把;拿着兵器。形容公开劫掠;也指毫无隐蔽地干坏事。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 被坚

    pī jiān zhí ruì

    成语解释: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成语出处: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

  • 擐甲

    huàn jiǎ zhí bīng

    成语解释:擐:穿;兵:武器。
    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 泥古

    nì gǔ zhí jīn

    成语解释:泥:拘泥;执:执拘,约束限制。
    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

    成语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6回:“于此礼不遵,而泥古执今,不独失礼,竟可谓之不臣矣。”

  • 成见

    gù zhí chéng jiàn

    成语解释:见“固执己见”。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九:“如果荪甫一定要固执成见,那就拉倒。”

  • 其中

    yǔn zhí qí zhōng

    成语解释: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 厥中

    yǔn zhí jué zhōng

    成语解释:谓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成语出处:《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手版

    dǎo zhí shǒu bǎn

    成语解释:古代官员持手版以朝。倒执手版,指惊惶失态。

    成语出处:《晋书・谢安传》:“[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座害之。坦之甚惧……既见温,坦之汗流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

  • 巾栉

    shì zhí jīn zhì

    成语解释:巾栉:手巾和梳子。
    拿着毛巾、梳子侍侯。形容妻妾服侍夫君。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