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在中间的成语(共34个)
公生明,偏生暗
成语解释:公:公平;明·明亮;偏:不公正;暗:昏暗,不明事理。
公正就耳聪目明,偏私就昏暗愚昧。成语出处:《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一偏之见
成语解释:偏于一面的见解。
成语出处:元《宋史・刘述传》:“安石任一偏之见,改立新议,以害天下大公。”
一偏之论
成语解释:偏于一面的议论。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沈叔晦书》:“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
徇私偏向
成语解释:曲从私情,偏袒一方。指处事不公。
隔二偏三
成语解释:隔:偏远。
比喻不按顺序,没有条理。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俺爹这两日隔二偏三的也甚没意思,看姐姐恁的依俺们一句话儿,与他爹笑开了罢。
救偏补弊
成语解释:纠正偏向,补救弊端。
成语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与其高谈性命,而无益于用,不如救偏补弊,随事干蛊,为有实效也。”
举偏补弊
成语解释:弊:弊端,毛病。
指出偏差疏漏,补救缺点错误。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举偏而补弊,盖自舜之命夔已如此。
巧言偏辞
成语解释: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
指花言巧语。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人间世》:“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不容偏废
成语解释:偏废,顾到了这个,忽略了那个。全句指不能只顾著某一方。比喻做事要考虑周密,面面俱到,不可把某部分废弃不管。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以偏盖全
成语解释:偏:片面, 一方面。
以片面去掩盖全体。形容看问题片面狭窄。一偏之言
成语解释: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指单方面的话,片面的看法。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元帅所说,乃一偏之言,岂至公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