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在中间的成语(共45个)
金昭玉粹
成语解释:谓如金玉之明美。
成语出处:南朝・宋・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君彼东朝,金昭玉粹。”
冥昭瞢暗
成语解释:冥:昏暗;昭:明;瞢暗:昼夜未分。
指昼夜未分时的混沌状态。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天问》:“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郑昭宋聋
成语解释:比喻情况不同。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齐,曰:‘无假道於宋。’亦使公子冯聘於晋,不假道於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杀之。”
燕昭好马
成语解释:燕昭王喜爱骏马。后作求贤之典。
成语出处:《旧唐书・薛登传》:“燕昭好马,则骏马来庭;叶公好龙,则真龙入室。”
善恶昭彰
成语解释:昭彰:明显。
好坏或是非分明。成语出处:明・《旧唐书・儒学列传・张士衡传》:“善恶之报,若影随形。此是儒书之言,岂徒佛经所说。”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正是人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善恶昭彰,如影随形。
众人昭昭
成语解释:昭昭:明显。
众人对某事非常清楚。成语出处:《老子》第二十章:众人昭昭,我独昏昏。
天理昭然
成语解释:天理:天道。
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3卷:“你却如何杀了丈夫,劫了十五贯钱,逃走出去?今日天理昭然,有何理说!”
明昭昏蒙
成语解释:昭:明白;蒙:愚昧无知。
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成语出处: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众万之生,谁非天邪?明昭昏蒙,谁使然邪?”
臭名昭彰
成语解释:昭:显着。
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亦作“臭名昭著”。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一章:“北洋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继往开来、臭名昭彰的一个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恶迹昭著
成语解释:昭著:显著,明显。
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成语出处:宋・郑刚中《北山文集・答潼川路于提刑》:“但先列罪人之词,而继之以今来勘状,则恶迹昭著。”
劣迹昭着
成语解释:劣:恶劣;昭著:明显。
恶劣的事迹非常明显。彰明昭著
成语解释:犹彰明较著。
成语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个名目,叫做‘卖疯’,却是背着人在外面暗做的,没有彰明昭著在自己家里做的。”
恶迹昭着
成语解释:昭著:显着,明显。
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冥昭瞢闇
成语解释:指昼夜未分的混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