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在中间的成语(共86个)
覆宗灭祀
成语解释:宗:祖庙。
祀:祭祀。
覆宗:推翻祖庙。
灭祀:灭了香火,引申为绝了后代。
毁坏宗庙,断绝后代。亦作“覆宗绝嗣”。成语出处:汉・张超《诮青衣赋》:“晋获骊戎,毙怀恭子,有夏取仍覆宗灭祀。”
灰身灭智
成语解释:佛教语。谓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
成语出处:隋・智顗《四教仪》:“若灰身灭智,名无余涅槃。”
灰灭无余
成语解释:灰灭:人或事物像灰烬般消灭。
比喻人或物已经不复存在。成语出处:《后汉书・陈龟传》:或举国掩户,尽种灰灭,孤儿寡妇,号哭空城。
明灭可见
成语解释:形容忽明忽暗。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小石潭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磨踵灭顶
成语解释:同“摩顶放踵”。
瞎灯灭火
成语解释:灯不亮,火灭了。形容夜十分漆黑。
成语出处:《捻军歌谣・听老毛子啦清兵》:“阴天涝雨刮大风,瞎灯灭火屋子空,闺女媳妇牛棚坐,专听老毛子啦清兵。”
兴灭举废
成语解释:兴:兴起。
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成语出处:明・刘基《杞子来潮》:“胥教胥海,以引以为翼,以继武王周公兴灭举废之心,可也。”
星灭光离
成语解释:比喻朋友关系不能继续。
成语出处:晋・傅玄《昔思君篇》:“昔君与我兮金石无亏,今君与我兮星灭光离。”
影灭迹绝
成语解释:影子、痕迹都消失了。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无益也,不知就阴而止,影灭迹绝。
以义灭身
成语解释:灭身:牺牲生命。
为追求道义而牺牲。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以公灭私
成语解释:谓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
成语出处:《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蔡沈集传:“以天下之公理,灭一己之私情。”
复宗灭祀
成语解释:宗:祖庙。
祀:祭祀。
复宗:推翻祖庙。
灭祀:灭了香火,引申为绝了后代。
毁坏宗庙,断绝后代。亦作“复宗绝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