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在中间的成语(共41个)
贪官污吏
成语解释:贪赃枉法的官吏。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一应贪官污吏,准许先斩后闻。”
贪污腐化
成语解释:利用职权;非法地取得财物;过着糜烂的生活。
成语出处:《周恩来选集・上卷・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一切高傲的出头的空谈的恶习,以至贪污腐化的生活,必须克服与排除。”
赃污狼藉
成语解释: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藏污纳垢
成语解释:污、垢:肮脏的东西。
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成语出处:清・孙雨林《皖江血・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水残山,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兵不污刃
成语解释:犹兵不血刃。
成语出处: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威德所加,兵不污刃,收魏博等六州。”
含污忍垢
成语解释:忍受屈辱。
成语出处:《明史・周经传》:“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贪污狼藉
成语解释:谓贪财纳贿,行为不检,声名败坏。
成语出处:《晋书・何充传》:“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
赃污狼籍
成语解释: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元黄氏《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故事刘公神道碑》:“要束木之党八人为道州路总管,败政害民,赃污狼籍。”
秽言污语
成语解释: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成语出处: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语论・和柔章》:“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
秽语污言
成语解释:秽:污浊,肮脏。
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语污言,不绝口的乱骂。”
贪污受贿
成语解释: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
成语出处:邓小平《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盗窃国家财产,贪污受贿,这是现钱买卖,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错。”
出污泥而不染
成语解释:比喻生于污浊的环境却不受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成语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纳污含垢
成语解释:纳:接受;垢:污秽。
包藏容纳污秽的东西。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纳污藏疾
成语解释:纳:接受;疾:弊病,缺点。
包藏容纳罪过缺失。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濯污扬清
成语解释:濯:洗。
洗去污垢,激扬清澈。比喻扬善除恶。成语出处:《南史・范泰传》:“臣昔谬得待罪选曹,诚无以濯污扬清。然君子之有智能,犹鵷凤之有文采,俟时而振羽翼。何患不出云霞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