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在中间的成语(共107个)
- 搜索枯肠- 成语解释:枯肠:心肠都枯干了。 
 比喻写作思路贫乏。形容极力冥思苦想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邵璨《香囊记》:“老夫如今年迈,没心绪搜索枯肠,偷今换古,就把老年登科作一首。” 
- 海枯石烂- 成语解释:枯:枯干;烂:朽烂。 
 海水干涸;石头朽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不可能实现。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也作“石烂海枯”。- 成语出处:金 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 摧枯拉朽- 成语解释: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 
 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 成语出处:《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 泽及枯骨- 成语解释: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 
 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 朽株枯木- 成语解释:同“枯木朽株”。 - 成语出处:宋・陆游《忽得京书有感》诗:“白发苍颜七十翁,朽株枯木略相同。” 
- 焚枯食淡- 成语解释: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铭》:“焚枯食淡,斋厨萧然。” 
- 海枯见底- 成语解释:海枯:海水干涸。 
 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成语出处:唐・杜荀鹤《感遇》:“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 形容枯槁- 成语解释: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枯槁:枯萎;枯干。 - 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渔父》:“颜色憔悴,面容枯槁。” 
- 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成语解释:移祸:嫁祸。 
 把祸患转嫁给别人。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嫁祸于无辜的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 生肉枯骨- 成语解释:枯骨:白骨。 
 使死者再生,枯骨长肉。形容施惠很深。- 成语出处:《晋书・刑法志》:“至义畅于三代之际,遗风播于百世之后,生肉枯骨,惠侔造化。” 
- 冢中枯骨- 成语解释:冢:坟墓。 
 坟墓里的枯骨。比喻没有力量的人。-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 索尽枯肠- 成语解释:索:寻找,搜索;枯肠:枯渴的肠。 
 比喻费尽心思。-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0回:“来秋的令烦得很,令人索尽枯肠。” 
- 嘘枯吹生- 成语解释:嘘:呵气。 
 枯了的吹气使生长,生长着的吹气使枯干。比喻在言论中有批评的,有表扬的。-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 
- 熬枯受淡- 成语解释:指忍受清苦的生活。 -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 摧枯折腐- 成语解释:折断枯树枝烂木头。比喻极容易做到。 -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反覆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