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在中间的成语(共110个)
渴骥怒猊
成语解释:骥:骏马;猊:狻猊,即狮子。
如愤怒的狮子踢开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书法精妙,如渴骥怒猊。”
破口怒骂
成语解释:破口:恶语。
满口恶语骂人。成语出处:《红日》第12章:“他竭力挣脱,挣脱不开,连连求饶,陶二嫂还是拳打脚踢,破口怒骂。”
神怒民痛
成语解释:痛:恨。
天神愤怒,百姓痛恨。形容因作恶多端,引起极大愤怒。成语出处:西汉・晏婴《晏子春秋・外篇》:“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
神怒人弃
成语解释:弃:抛弃。
指罪大恶极,以至天神震怒,被百姓抛弃。成语出处:唐・柳泽《论时政书》:“权侔人主,威震天下,然怙侈灭德,神怒人弃。”
神怒天诛
成语解释:诛:杀戮,惩罚。
罪大恶极,神灵震怒,天意欲加诛杀。成语出处:唐・欧阳詹《暗室箴》:“天不长慝,神实正直,神怒天诛,未始有极。”
神怒民叛
成语解释:天神愤怒,百姓背叛。形容作恶太甚,引进极大愤怒。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神怒民叛,何以能久?赵孟不复年矣。神怒,不歆其祀;民叛,不即其事。祀事不从,又何以年?
天怒民怨
成语解释:怒:发怒;怨:怨恨。
上天震怒,人们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三纲尽绝,五伦有乖,天怒民怨,自古及今,罪恶昭著未有若此之甚者。”
喜怒哀惧
成语解释:喜欢、恼怒、悲哀、恐惧。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凡例》:“艺之兵诗医算,情之喜怒哀惧。”
喜笑怒骂
成语解释:比喻不论什么题材和形式,都能任意发挥,写出好文章来。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心花怒开
成语解释:怒开:盛开。
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喜悦兴奋。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8回:“又怎样给碧桃母子讹诈,说得牛氏心花怒开。”
醉怒醒喜
成语解释:酒醉后发怒,酒醒后欢喜。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国语・鲁语下》:“醉而怒,醒而喜,庸何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