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48个)

  • 硕望

    qí rú shuò wàng

    成语解释:耆:老;硕:大。
    盛德高年的儒者。

    成语出处:《元史・崔彧传》:“宜博访南北耆儒硕望,以重此选。”

  • 温文

    wēn wén rú yǎ

    成语解释:犹言温文尔雅。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

  • 风流

    fēng liú rú yǎ

    成语解释: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
    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之和到此为止;昂之为人也,文章卓荦,为四海之随珠。”

  • 观戏

    zhū rǔ guān xì

    成语解释:比喻自己没有主见,只是跟着别人说。

    成语出处:宋・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谓‘众人决不误我’者,比比皆是也。”

  • 阴释

    yáng rú yīn shì

    成语解释:儒:儒家;释:佛家。
    表面是儒家,骨子里是佛家。

    成语出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祗及黄震与顾炎武,名为扬宋抑汉,实则归心禅学,与其所著《书林扬觯》,皆阳儒阴释,不可为训。”

  • 白面

    bái miàn rú guān

    成语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 白面

    bái miàn rú shēng

    成语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 达识

    tōng rú dá shí

    成语解释:见“通儒达士”。

    成语出处:《南齐书・礼志》:“汉之于周,世代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 达士

    tōng rú dá shì

    成语解释: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

  • 鸿硕学

    hóng rú shuò xué

    成语解释: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
    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成语出处:《晋书・儒林传序》:“鸿儒硕学,无乏于时。”

  • 硕学

    tōng rú shuò xué

    成语解释:犹言通儒达士。

    成语出处:《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计论无倦。”

  • 焚书

    kēng rú fén shū

    成语解释:坑:活埋;焚:烧。
    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成语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 喔咿

    ō yī rú ér

    成语解释:喔咿:献媚强笑的样子,形容声音含糊不清。
    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

  • 喔咿

    ō yī rú nì

    成语解释:儒睨:强笑的样子。
    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

  • 当世

    dāng shì rú zōng

    成语解释:儒:儒学;宗: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即大师。
    指当世的儒学大师。

    成语出处:《晋书・贺循传》:朝廷嘉其能,令教育生徒,号为当世儒宗。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