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在中间的成语(共49个)
- 剥肤及髓- 成语解释:比喻盘剥深重。 -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独孤及传》:“拥兵者第馆豆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 
- 切肤之痛- 成语解释:切肤:切身。 
 指与自身关系密切。比喻亲自感觉的痛苦。-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中卷:“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辄复云云尔。” 
- 鸡肤鹤发- 成语解释:皮肤起皱,头发变白。形容衰老。形容老年人皮肤皱、头发白。 -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竹杖赋》:“子老矣,鹤发鸡皮,蓬头历齿。” 
- 剥肤椎髓- 成语解释:剥:剥去;肤:皮肤;椎:捶击。 
 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成语出处: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余,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 
- 皮肤之见- 成语解释:见:见解,见识。 
 指肤浅的见解。- 成语出处:宋・阮逸《序》:“或有执文昧理,以模范《论语》为病,此皮肤之见,非心解也。” 
- 末学肤受- 成语解释: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 成语出处:汉・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 椎肤剥体- 成语解释:见“椎肤剥髓”。 - 成语出处:《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帝曰:‘霖雨、地震之灾,岂非重兵久在蜀,调登供馈,椎肤剥体,民怨所致,当修德抚民以应之,又何祷乎!’” 
- 山肤水豢- 成语解释:《乐府诗集 燕射歌辞三 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 
 ”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成语出处:《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 
- 炙肤皲足- 成语解释:皮肤晒焦,足部冻裂。形容农民耕作的辛苦。 - 成语出处:明・宋濂《阅江楼记》:“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 
- 克奏肤功- 成语解释:克:战胜;奏:臣下向君王陈述事情;肤:伟大;功:功绩。 
 事情已经办成,功劳十分显赫。-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猃狁,以奏肤功。 
- 剥肤之痛- 成语解释:剥:剥去。 
 肤:皮肤。
 指受害极深而引起的痛苦。- 成语出处:《周易・剥》:“剥床以肤,凶。” 
- 柔肤弱体- 成语解释:谓柔弱的身体。 -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且少小常苦被褥泰温,泰温则不能便柔肤弱体,是以难可防护,而易用感慨。” 
- 雪肤花貌- 成语解释:皮肤洁白如雪,容貌美艳如花。形容女子的美丽。 -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 椎肤剥髓- 成语解释:形容残酷搜刮。 -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与郑户部书》:“国家惩奸之法未及于亲手欺盗之人,而椎肤剥髓、鬻妻买子之苦已波毒于穷檐无告之小民矣。” 
- 剥肤锥髓- 成语解释:剥:剥去;肤:皮肤;锥:敲打。 
 剥人皮肤,敲人骨髓。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遗留物第二札子》:“我辈剥肤锥髓,以供赋敛,而浩浩入群臣之家,如泥沙不惜,其心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