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在中间的成语(共58个)
- 铸鼎象物- 成语解释:鼎:古代炊器,三足两耳,也指传国重器。 
 禹收集九州金属而铸成的九鼎之上所铸各种物品图像。称颂君王有德。-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 狗嘴吐不出象牙- 成语解释:狗嘴,骂人嘴巴不干净。象牙,比喻美言良语。责骂人胡言乱语,说不出什么好话。 - 成语出处:品花宝鉴第七回:“真正你这张嘴,狗口里生不出象牙来。” 
- 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 成语解释:狮子不论与大象或是兔子搏斗,都会用尽全力。形容事情无论大小都认真对待,决不掉以轻心。 - 成语出处:清・王士慎《分甘余话》:昔亡友叶文敏评余《蜀道集》诗,‘无论长篇短论,每首具有二十分力量,所谓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余深愧其言。 
- 万象包罗- 成语解释:象:形状,样子;万象:宇宙间万物万事的景象;罗:捕鸟的网;包罗:容纳。 
 包含容纳一切。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有。-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万象包罗为一处,方知截教有鸿蒙。” 
- 蛮笺象管- 成语解释:蜀地生产的纸,以象牙为杆的毛笔。泛指精美的纸笔。 - 成语出处:唐・刘兼《春宴河亭》:蛮笺象管休凝思,且放春心入醉乡。 
- 万象回春- 成语解释:万象:一切景象。 
 指各种事物都出现了生机。- 成语出处:宋・朱熹《道德经注释》第四章:迨一元方兆,万象回春,道发散于天地人物之间,而无从窥测,修士欲明道体,请于天地将开未开,未开忽开而揣度之,则得道之原,而下手不患无基矣。 
- 朱衣象笏- 成语解释:朱衣:指主考官;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拿的手板,用作记事。 
 身着红袍,手执牙笏。形容仪态端庄肃敬。-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殷员外便回鹘序》:“殷侯侑,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朱衣象笏,承命以行。” 
- 万象澄澈- 成语解释:澄、澈:水清。 
 万物都澄静清澈。形容月夜所有的景物澄静而清澈。- 成语出处:清・邵长蘅《夜游孤山记》: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 
- 意出象外- 成语解释: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形容文辞含蓄,意味深长。 -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八:王宰,大历中家于蜀川,能画山水,意出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