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在中间的成语(共203个)
愁肠九回
成语解释:指悲愁频频在腹中萦绕,难于排遣。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唐・崔橹《春日长安即事》:“玉楼春暖笙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齐烟九点
成语解释: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成语出处:唐・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阳九之阸
成语解释:阳九:古代术数家的说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外有灾岁九,称为“阳九”。
指灾难之年或厄运。成语出处:《汉书・食货志上》:予遭阳九之阸,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
十拷九棒
成语解释:谓严刑拷打。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待要你十拷九棒,万死千生,打杀这个射粮军,哥也,你可甚么那得甚福。”
十死九生
成语解释:犹十死一生。形容生命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宋・叶適《厉领卫墓志铭》:褒衣大带,掌幄中之论,无十死九生冒之危。
五侯九伯
成语解释: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九伯:九州之长。
泛指天下诸侯。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沅江九肋
成语解释:传说中产于沅江流域的异龟。用以比喻稀少或难得的人才。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自负》:“袁州出举人,亦犹沅江出龟甲九肋者,盖稀矣。”
三跪九叩
成语解释:最敬重的礼节。叩:磕头。
成语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福晋父率阖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
十磨九难
成语解释:指不断遭受的磨难。
言泉会九流
成语解释:形容人口才好,滔滔不绝。
成语出处:《晋书・文苑传序》:洎姬历云季,歌颂滋繁,荀宋之流,导源自远,总金羁而齐骛,扬玉轪而并驰,言泉会于九流,交律诣于六变。
十谒朱门九不开
成语解释:谒:拜见;朱门:权贵之门。
指向权贵人家求助,经常被拒绝。成语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又不会巧言令色,况兼今日十谒朱门九不开。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成语解释: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个做官的,天生下这等道貌,是个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错过了。”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成语解释:九仞:极言其高;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成语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一人得道,九族升天
成语解释:一个人得道成仙,全家族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一龙九种,种种有别
成语解释:传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各的爱好。比喻各人的品质、爱好都不相同。
成语出处:明・杨慎《升庵外集》: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