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260个)

  • 廉洁

    qīng zhèng lián jié

    成语解释: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

    成语出处:陆文夫《上山的和下山的》:“因为有很多人开始时都是想当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天长日久之后就忘记了初衷。”

  • 无私

    bǐng zhèng wú sī

    成语解释:主持正义,没有私念。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二回:“闻得包公秉正无私,不畏权势。”

  • 严气

    yán qì zhèng xìng

    成语解释:气:脾气;性:性格。
    性格刚直,毫不苟且。

    成语出处:《后汉书・孔融传论》:“夫严气正性,覆折而已。”

  • 诚心

    chéng xīn zhèng yì

    成语解释:诚:真诚。
    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成语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皇天有意为斯文,教人从诚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齐家治国为标准。”

  • 无邪

    chún zhèng wú xié

    成语解释:邪:不正当。
    纯洁真挚,没有一点邪念。

  • 名不则言不顺

    míng bù zhèng zé yán bù shùn

    成语解释:名:名分;顺:合理。
    原指在名分上用词不当,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要与自己的地位相称,否则道理上就讲不通。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堂堂之阵,之旗

    táng táng zhī zhèn , zhèng zhèng zhī qí

    成语解释:堂堂:壮盛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
    形容阵容盛壮整齐。也用来形容光明正大。

    成语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 有道

    jiù zhèng yǒu dào

    成语解释: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 安宅

    ān zhái zhèng lù

    成语解释:比喻仁义。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守丘

    guī zhèng shǒu qiū

    成语解释: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 反本

    guī zhèng fǎn běn

    成语解释:归:回返;反:返回。
    返归于根本之源。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马超传》:“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幕义。”

  • 直言

    zhí yán zhèng sè

    成语解释: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 端本

    duān běn zhèng yuán

    成语解释:端:端正,清理。
    本:根本。
    源:根源。
    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成语出处:《晋书・殷仲堪传》:“端本正源者,虽不能无危,其危易持。”

  • 清廉

    qīng lián zhèng zhí

    成语解释: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

    成语出处:《韩非子・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以求生,凶不几矣。”

  • 持平

    zhí zhèng chí píng

    成语解释:执:执行;持:坚持。
    坚持公平合理,不偏不向。

    成语出处:《淮南子・主术训》:使人主执正持平,如从绳准高下,则群臣以邪来者,犹以卵投石,以火投水。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