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在中间的成语(共95个)
- 床上施床- 成语解释:比喻多余和重复。 -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晋魏已来所着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 东施效颦- 成语解释: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 
 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成语解释:施:加,给予。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 成语解释:文王:周文王;桀:夏桀;纣:商纣。 
 指碰到好人以礼相待,遇到坏人以武相待。-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8卷:“遇文王兴礼乐,遇桀纣呈干戈。” 
- 发号施令- 成语解释: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 
 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成语出处:《尚书・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 好施小惠- 成语解释:施:给予;惠:仁慈。 
 喜欢给别人小恩小惠。-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王峻传》:“峻贪权利,多机数,好施小惠,喜人附己。” 
- 随时施宜- 成语解释:同“随时制宜”。 -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敕修南郊式表》:“推本知变,实有考于将来;随时施宜,亦不为乎无补。” 
- 因材施教- 成语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 
 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语解释: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法外施仁- 成语解释:旧时指宽大处理罪犯。 - 成语出处:明・李清《三垣笔记・附识中》:“其驰驱通义一带,亦不无微劳可悯。乞皇上法外施仁,俯从部议。” 
- 施施而行- 成语解释:形容走路缓慢。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 成语出处:《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 法外施恩- 成语解释:施:施行,给予。 
 超越法律而给予恩惠。指宽大处理,免施刑罚。- 成语出处: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鳌拜》:“仍照皇祖所降谕旨,给予一等男爵,世袭罔替,已足以示国家法外施恩,旧勋之意矣。” 
- 首施两端- 成语解释:见“首鼠两端”。 -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训传》:“虽首施两端,汉亦时收其用。” 
- 无施不效- 成语解释:谓施行的每项策略都收效。 - 成语出处:《荀彧别传》:“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 
- 守约施博- 成语解释:守:操守;博:大,广。 
 指操守简约而影响广大。-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