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在中间的成语(共94个)
- 不共戴天- 成语解释:共:共同;戴:顶着。 
 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极深;誓不两立。-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 雅俗共赏- 成语解释:雅俗:文雅和粗俗。 
 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
 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成语出处:明・孙仁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 车轨共文- 成语解释:文;文字。车轨统一,文字一致。比喻统一一致。 -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 同文共轨- 成语解释: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 
 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 和衷共济- 成语解释:衷:内心;济:渡水。 
 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成语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 同生共死- 成语解释: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 同舟共济- 成语解释: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 成语出处:先秦・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同甘共苦- 成语解释: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 有目共睹- 成语解释:睹:看见。 
 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钱牧斋尺牍・上卷・与王贻上之一》:“惟有日、贝叶,清闲送老。世间文字茫茫如前尘积却,门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 人神共愤- 成语解释: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 成语出处:《旧唐书・于頔传》:“頔顷拥节旄,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 连枝共冢- 成语解释: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 成语出处: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便有大梓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 鹿车共挽- 成语解释: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挽:拉。 
 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成语出处:《后汉书・鲍宣妻传》:“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 有目共赏- 成语解释:赏:称赞。 
 谁看见了都称赞。- 成语出处:清・陈裴之《湘烟小录・瑞兰雪涕拜题》:“云公子人品学问,有目共赏。” 
- 分甘共苦- 成语解释:同享幸福,分担艰苦。 - 成语出处:晋・王隐《晋书・应詹传》:“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 
- 松萝共倚- 成语解释:女萝多附生于松树,故因以比喻夫妻相处和睦融洽。 -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我等本待和他琴瑟相谐,松萝共倚。争奈尘缘未断,蓦地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