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在中间的成语(共61个)
羝羊触藩
成语解释: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
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成语出处:《周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羊触藩篱
成语解释:羊角勾挂在篱笆上。形容既不能进,也不能退。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前无所往,退无所归,羊触藩篱,进退两难。”
小鹿触心头
成语解释: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
成语出处:清・翟灏《通俗编・兽畜》:“为帝迫困于斯,见之汗湿衣襟,若小鹿之触吾心头。”
一触即溃
成语解释:一碰就崩溃。形容极脆弱;经不起一碰。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奕山与奕经同样,经过轻举妄动,一触即溃、丧胆、乞降三个程序,结束了浙江军事。”
一触即发
成语解释:触:碰。
即:就。
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成语出处:宋・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进退触篱
成语解释:见“进退触籓”。
成语出处: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44回:“进退触篱,实维难处。”
摇手触禁
成语解释:摇:动;触:触犯。
摇一下手就触犯禁令。比喻法令繁琐苛刻。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下》:“民摇手触禁,不得耕桑,繇役烦剧。”
进退触藩
成语解释:触:碰撞;藩:屏障,篱笆。
前进后退都碰到障碍。形容进退两难。成语出处:《周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孤犊触乳
成语解释:原意是独生子因溺爱,助长了骄气,父母反受其害。后比喻无依无靠的人请求别人的援助。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李贤注引谢丞《后汉书》:“孤犊触乳,骄子骂母。”
穷鸟触笼
成语解释:穷:窘困。
比喻处境窘迫而挣扎不脱。成语出处:《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
蛮争触斗
成语解释:蛮:蛮氏;触:触氏。
《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蛮触之争
成语解释:蛮:蛮氏;触:触氏。
《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蛮触相争
成语解释: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
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琳琅触目
成语解释:见“琳琅触目”。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转喉触讳
成语解释:谓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