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241个)

  • 恶恶

    shàn shàn wù è

    成语解释: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强国》:“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

  • 循循

    xún xún shàn yòu

    成语解释: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指。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 尽美

    jìn shàn jìn měi

    成语解释:尽:极;善:好。
    内容和形式都完美无缺;没有缺点。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虽不能尽善尽美,必有所处焉。”

  • shàn shǐ shàn zhōng

    成语解释: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束。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

  • 长袖

    cháng xiù shàn wǔ

    成语解释: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 工欲其事,必先利其器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 , bì xiān lì qí qì

    成语解释: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多愁

    duō chóu shàn gǎn

    成语解释:善:容易;好(hào);感:伤感。
    容易发愁、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成语出处:茅盾《幻灭》二:“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小而不为

    wù yǐ è xiǎo ér wéi zhī , wù yǐ shàn xiǎo ér bù wéi

    成语解释:勿:不要;为:做。
    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

    成语出处:《诸葛亮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好施

    lè shàn hào shī

    成语解释: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
    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 嫉恶

    hǎo shàn jí è

    成语解释:崇尚美善,憎恨丑恶。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好善嫉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 如流

    cóng shàn rú liú

    成语解释:从:听从;善:指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如流:像水从高处流下那么快。
    听从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顺畅。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 祸淫

    fú shàn huò yín

    成语解释: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

    成语出处:《尚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孔传:“政善,天福之;淫过,天祸之。”

  • 骁勇

    xiāo yòng shàn zhàn

    成语解释:勇猛;善于战斗。骁勇:勇猛矫健;善:善长。

    成语出处:《南齐书・戴僧静传》:“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于人。”

  • 小才

    piàn shàn xiǎo cái

    成语解释:片善:微小的优点。
    指小有才能的人。

    成语出处:《陈书・陆瑜传》:“吾识览虽局,未曾以言议假人,至于片善小才,特用嗟赏。”

  • 从长

    shàn shàn cóng cháng

    成语解释:善善:褒扬美德;从长:源远流长的意思。
    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